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卷七 

 

 

中士道    十二緣起

 

          054(寫字.gif

 

                         【二】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1837行〜第1852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0年11月17****************************************************

【課文】:(18307~18404)

 第二支分略攝者。如集論云:「云何支分略攝,謂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能引支者謂無明行識,所引支者謂名色六處觸受,能生支者謂愛取有,所生支者謂生老死。」若爾引生兩重因果,為顯有情一重受生因果耶抑顯兩重耶,若如初者,則已生起果位之識,乃至於受,後生愛等不應道理。若如第二,則後重因果中缺無明行及因位識,前因果中缺愛取有。答無過,謂能引因所引之法,即能生因之所生起,所引已生,即於此立生老死故。若爾何為說兩重因果耶。答為顯引果苦諦,與生果苦諦相各異故。前者於所引位唯有種子,自體未成是未來苦,後者已生苦位現法即苦。又為說明果之受生有二種因,謂能引因及此所引生起之因,故說二重因果。如本地分云:「問,識等至受及生老死,若是雜相,何故說為二種相耶。答,為顯苦相異故,及顯引生二差別故。」又云:「問,諸支中幾苦諦攝,現法為苦,答,二謂生及老死。問,幾苦諦攝當來為苦,答,識乃至受諸種子性。」是故能生之愛與發愛之受,二者非是一重緣起,發愛之受,乃是餘重緣起果位。

 

  第二支分略攝者。

【消文】:「思惟十二緣起」的道理中,第二是介紹十二緣起支分大略涵攝的內容。

 

 

 如集論云:「云何支分略攝,謂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能引支者謂無明行識,所引支者謂名色六處觸受,能生支者謂愛取有,所生支者謂生老死。」\

【消文】:集論中所說:「十二支分大略涵攝的內容,有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以及所生支四個部分。能引支包括無明、行、識三支,所引支包括名色、六處、觸、受四支;能生支包括愛、取、有三支;所生支包括生、老死二支。」

 

 

  若爾引生兩重因果,為顯有情一重受生因果耶抑顯兩重耶,

【消文】:這個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若是引生兩重因果的話,那是顯示眾生一重受生的因果,還是顯示眾生兩重受生的因果?

 

 

  若如初者,則已生起果位之識,乃至於受,後生愛等不應道理。

【消文】:若是顯示一重受生的因果,那麼從無明、行二支為因,生起果位的識、名色、六處、觸、受,已經是一重的因果,就不可能再生起愛、取、有、生、老死等支,所以說只顯示一重受生因果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以下所示為三世二重因果的表解。

三世表.jpg 

  

 

 

  若如第二,則後重因果中缺無明行及因位識,前因果中缺愛取有。

【消文】:若是顯示兩重受生因果的話,第二重因果當中,就缺少無明、行以及因位識;第一重因果當中,則缺少愛、取、有。這樣是否就能成立了呢?

 

 

  答無過,謂能引因所引之法,即能生因之所生起,所引已生,即於此立生老死故。

【消文】:回答是,可以,如此建立兩重因果,並沒有任何的過失。因為能引因的無明、行,以及因位識,就等於是能生因的愛、取、有。同樣是因為起惑而造業,而且中陰身的因位識要投生時,也是要靠愛、取的潤發,才能成為果位識的後有,所以實際上第一重的因果當中,已經包含了愛取、有在內,因此並不缺少這三支;而一旦引生了所引的果位識、名色、六處、觸、受這五支,就等於有了下一期的生命,當然就應當包括生、老死在內,由此可知,兩重受生因果的說法,才是合於道理的。

 

 

  若爾何為說兩重因果耶。答為顯引果苦諦,與生果苦諦相各異故

【消文】:既然能引、所引支,已經包含能生、所生支,為何還要說兩重因果呢?那是為了要顯示所引果的苦諦,和所生果的苦諦各自不同的緣故。

 

 

  前者於所引位唯有種子,自體未成是未來苦,後者已生苦位現法即苦。

【消文】:在所引的果位時,只含藏業習所熏的種子,還未起惑造業,所以這時的苦,指的是未來的苦;而在所生的果位時,是由愛取的滋潤,因煩惱造業所生的苦,所以這時的苦是屬於現在的苦。

 

 

  又為說明果之受生有二種因,謂能引因及此所引生起之因,故說二重因果

【消文】:另外,為了進一步說明果的受生有兩種因,一個是由能引因而引起的果,一個是由所引果而生起的能生因,而引起的果。由於以上兩種原因,因此立兩重因果。

 

 

  如本地分云:「問,識等至受及生老死,若是雜相,何故說為二種相耶。答,為顯苦相異故,及顯引生二差別故。」

【消文】:本地分中說:「問:從識、名色到受的所引支,和生老死的所生支,既然互相夾雜包容,為何還要分為兩種不同的相呢?回答是:為了顯示兩種不同的苦諦,以及說明所引、所生果,分別來自能引、能生兩種不同的受生因,所以才要立兩重因果不同的相。」

 

 

  又云:「問,諸支中幾苦諦攝,現法為苦,答,二謂生及老死。問,幾苦諦攝當來為苦,答,識乃至受諸種子性。」

【消文】:又說:「問:有那幾支是屬於現法要受的苦諦?回答是:生,以及老死二支。問:又有那幾支是屬於將來要受的苦諦?回答是:識、名色、六處、觸、受五支。因為只含藏業習的種子,還沒有起惑造業的緣故。」

 

 

  是故能生之愛與發愛之受,二者非是一重緣起,發愛之受,乃是餘重緣起果位。

【消文】:由此可知,能生支的愛、取、有,與由愛、取的潤發,而取後有的識、名色、六處、觸、受的所引支,這兩者並不是屬於同一重的緣起。愛、取、有,是屬於第二重因果的能生因,從識到受,是屬於第一重因果的所引果,一個是因位,一個是果位。

 

 

 

【課文】:(18404~18502)

 四相當知能引所引,一、何為所引,謂果位識乃至其受,共四支半,二、以何而引,謂依無明之行,三、如何而引,謂於因位識中熏業習氣之理,四、所引之義,謂若遇愛等能生,堪能轉成如是諸果。三相當知能生所生,一、以何而生,謂以愛緣取,二、何為所生,謂生老死,三、如何而生,謂由行於識,所熏業習潤此堪能令有大力之理。緣起經釋中,以生一支為所生支,老死則為彼等過患。由是由愚業果無明起不善行,於識熏建惡業習氣,令其堪成三惡趣中果時之識乃至於受。次以愛取數數潤發,令彼業習漸有勢力,於當來世惡趣之中感生老死。又由愚無我真實義無明,起欲界攝戒等福行,及上界攝奢摩他等諸不動行,於識熏習妙業習氣,令其堪成欲界善趣及上界天果位之識乃至其受。次以愛取數數潤發,令其業習漸有勢力,於當來世諸善趣中,生起生等。如是十二有支,復於煩惱業苦三道,悉皆攝盡。如龍猛菩薩云:「初八九煩惱,二及十為業,餘七者是苦。」稻稈經說十二有支攝為四因,謂無明種者,於業田中下識種子,潤以愛水,遂於母胎生名色芽。

 

  四相當知能引所引,

【消文】:關於能引、所引當中,有四種相應當了知。

 

 

  一、何為所引,謂果位識乃至其受,共四支半,

【消文】:第一種相,是所引的內容,包括果位識、名色、六處、觸、受這四支半。(半支是指果位識,另半支因位識,屬於能引的範圍。)

 

 

  二、以何而引,謂依無明之行,

【消文】:第二種相,是要了知所引支是以什麼為引的?是依無明、行、因位識這二支半而引的,所以這兩支半是能引因。

 

 

  三、如何而引,謂於因位識中熏業習氣之理

【消文】:第三種相,應當了知是如何從能引因,引至所引果的。是由於因位識中,含藏了由業力習氣和熏習的種子,這些種子遇緣則發,是主要引發的力量。

 

 

  四、所引之義,謂若遇愛等能生,堪能轉成如是諸果。

【消文】:第四種相,是要了知這些因位識中習氣的種子,要遇到何種緣,才能引生為果位識?若是遇到愛、取等能生因,由愛水的滋潤,而起了欲取,於是便生了後有,這就是如何從因位識,轉成果位識的原因了。

 

 

  三相當知能生所生,

【消文】:至於能生、所生當中,有三種相應當了知。

 

 

  一、以何而生,謂以愛緣取,

【消文】:第一種相,是以什麼為能生因?是以愛緣取為能生因。由於貪愛,所以對於樂受欲著、苦受欲離,因此便生取,後有由此而生。

 

 

  二、何為所生,謂生老死,

【消文】:第二種相,是以那些為所生的果?以生、老死為所生果。

 

 

  三、如何而生,謂由行於識,所熏業習潤此堪能令有大力之理。

【消文】:第三種相,是如何生的?究竟是如何從能生因,至所生果的?由於無明,才會起惑造業,這些業力的習氣,回熏到第八識成為未來的種子,暫時存放在因位識中,這些種子,一旦遇到外緣,便生起貪愛,再由取而有,才會有生及老死。所以,能生輪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位識中所含藏的業習種子,再加上愛取的潤發,使它造成一股強大勢力的緣故。

 

 

  緣起經釋中,以生一支為所生支,老死則為彼等過患。

【消文】:緣起經釋當中,單獨把「生」這一支,作為「所生支」;「老死」,則歸屬於「生」以後的過患。「老」是生以後,經過成熟而衰敗,這整個轉變的過程,稱為「老」;「死」,則是生成四大、五蘊後,最後四大、五蘊的分離、消散,稱為「死」。所以「老死」,是生以後才有的變化過程,因此屬於「生」的過患。

 

 

  由是由愚業果無明起不善行,於識熏建惡業習氣,令其堪成三惡趣中果時之識乃至於受。次以愛取數數潤發,令彼業習漸有勢力,於當來世惡趣之中感生老死。

【消文】:由此可知,是因為對業果的道理不了解,才會由無明而起不善行,在第八識中熏習建立這些惡業習氣的種子,以便作為將來投生惡趣的因,從果位識、名色、六處、觸、受,這些所引的苦果,都是從含藏惡業習氣種子的因位識來的。再加上愛、取不斷的潤發,使這些惡業的習氣逐漸加強,來生一定墮惡趣中,感得生、老死。

 

 

  又由愚無我真實義無明,起欲界攝戒等福行,及上界攝奢摩他等諸不動行,於識熏習妙業習氣,令其堪成欲界善趣及上界天果位之識乃至其受。次以愛取數數潤發,令其業習漸有勢力,於當來世諸善趣中,生起生等。

【消文】:又由於對無我的真實義理不了解,所以才會因為無明而起了欲界的善行(如持戒等),以及色、無色界所涵攝的四禪、八定等不動行。這些善業、不動業的習氣,熏習到第八識,成為將來投生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善趣的種子,才能從因位識,轉成果位識,名色、六處、觸以及受。加上愛、取的數數潤發,使這些善業習氣的力量漸漸增強,因此來生一定在善趣中受生,感得生等。

 

 

  如是十二有支,復於煩惱業苦三道,悉皆攝盡。如龍猛菩薩云:「初八九煩惱,二及十為業,餘七者是苦。」

【消文】:另外,這十二緣起支,包含了煩惱、業、苦三道。如龍猛菩薩所說:「無明、愛、取三支,是屬於煩惱;行,有二支,是屬於業;其餘七支則屬於苦。」

 

 

  稻稈經說十二有支攝為四因,謂無明種者,於業田中下識種子,潤以愛水,遂於母胎生名色芽。

【消文】:稻稈經中說,十二緣起支,涵攝了四個因,「無明」好比種子,「行」就如播種,將種子種在業「識」田中,加上「愛」水的滋潤,就於母胎中生出「名色」的苗芽來。

 

       

056(吹冷氣.gif

箭頭下.gif     

 

  “十二緣起”篇【三】待續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卷七 

 

 

中士道    十二緣起

 

          054(寫字.gif

 

                         【一】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18101行〜第187306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0年1116*****************************************************

【課文】(18102~18102)

第二由十二緣起門中思惟分四:一、支分差別,二、支分略攝,三、幾世圓滿,四、此等攝義。 今初

 

【消文】:有助於發起希望解脫之心的第二類方法,是思惟十二緣起的道理。內容分四:

                                        第一、說明十二緣起每一支分的差別;

                                        第二、介紹十二緣起支分大略包含的內容;

                                        第三、闡述十二緣起包括了幾世的因果關係;

                                        第四、解釋十二緣起所涵攝的義理。
  

               首先介紹「支分的差別」。

 

 

 

【課文】:(18103~18108)

 十二緣起支中初無明者,如俱舍云:「無明如非親實等。」此亦如說怨敵虛誑,非唯遮無親友諦實,及異親實,是說親友實語相違所對治品。如是無明,亦非僅遮能對之明及明所餘,是明相違所對治品。此中能治明者,謂正明了補特伽羅無我之義,此相違者,謂補特伽羅我執薩迦耶見。此乃法稱論師所許。無著論師兄弟,則許倒執實義蒙昧實義二中後者,總謂邪解未解二心之中,為未解心,然此相違能治上首,則同許為覺無我慧。又此愚蒙,集論中說略分二種,謂業果愚及真實義愚,初能招集墮惡趣行,後能招集往樂趣行。

  

  十二緣起支中初無明者,

【消文】:十二緣起的第一支,是「無明」支。

 

 

  如俱舍云:「無明如非親實等。」此亦如說怨敵虛誑,非唯遮無親友諦實,及異親實,是說親友實語相違所對治品。如是無明,亦非僅遮能對之明及明所餘,是明相違所對治品。

【消文】:俱舍論中說:「無明好比『非親愛』的、『非實有』的等等。」這個比喻是說,無明並不是我們最親愛、最真實的親友,而是會損害、欺誑我們最大的怨敵。因為無明正是使我們輪迴、和不能認清「無我」實相最大的障礙。眾生之所以會輪迴生死,就是由於無明愚癡的緣故。首先誤認有一個真實的「我」,再由執「我」,而引發種種煩惱,又因煩惱,而造下種種的業,再由不同的業,在六道中輪迴。所以說,輪迴的根本起於無明。無明是損害我們的怨敵,因為它使我們起惑造業,因此才輪迴生死;無明也是欺誑我們、使我們不能認清「無我」實相的罪魁禍首,才會被虛幻不實的「我相」所矇騙。但是,這樣來比喻無明,並不表示說無明阻礙我們去取親愛和真實,或是說無明不同於親愛和真實,而是說「無明」和我們最親愛的「明」和「實相」,是互相違背的,是我們修行所要對治最主要的課題。雖然「無明」沒辦法遮止能對治它的「明」,或者遮止「明」以外的內容,但是顯而易見的是,「無明」和「明」是相違背的,而且也只有「明」才能真正對治「無明」。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若是想要跳出輪迴,就必須有這個「明」——見「無我」的智慧,才能真正解脫,才能破除「以為有我」的無明愚癡。所以,只有「明」才能對治「無明」,這個「明」才是我們最親愛、最真實的。

 

 

  此中能治明者,謂正明了補特伽羅無我之義,此相違者,謂補特伽羅我執薩迦耶見。

【消文】:由此可知,前面所說能對治「無明」的「明」,是指正確的明了一切眾生本來「無我」的真實義理;而和「明」互相違背的「無明」,就是指眾生引起「我執」的「薩迦耶見」。

 

 

   此乃法稱論師所許。無著論師兄弟,則許倒執實義蒙昧實義二中後者,總謂邪解未解二心之中,為未解心,然此相違能治上首,則同許為覺無我慧。

【消文】:以上所說,認為「無明」的意義,是眾生引起「我執」的「薩迦耶見」,是法稱論師對無明的解釋。而無著世親論師兩兄弟,則用「不了解實相」來解釋無明。對於「實相」的認知,一般有顛倒執著、和矇昧無知兩種緣故,以致於不能認清實相,所謂的「無明」,就是屬於後者。而矇昧無知,又有邪見解、和不了解兩種情況,「無明」不是由於邪見,而是因為不了解,才會昧於「無我」的實相。然而,不論是持那一種見解,對治「無明」最重要的法門,都是覺悟這個「無我」的智慧。

 

 

  又此愚蒙,集論中說論略分二種,謂業果愚及真實義愚,初能招集墮惡趣行,後能招集往樂趣行。

【消文】:另外,這個愚癡無明,在集論中把它略分為二種,就是對於業果道理的愚癡無明,和對於「無我」真實義理的愚癡無明。前者能招集墮惡趣的業果,後者則能招集生善趣的果報。(不了解業果的道理,所以不能止一切的惡行,因此造集墮惡趣的業;由於不了解「無我」真實義,所以一切的善行、功德都有「我執」在內,因此只能積集人、天果報的善業,而無法解脫輪迴。)

 

 

 

 

【課文】:(18109~18110)

 行即是業,此有非福業能引惡趣及能引善趣業。後復有二,謂能引欲界善趣之福業及能引上界善趣之不動業。

  

  行即是業,

【消文】:二緣起的第二支,是「行」支。「行」,就是「造業」。

 

 

  此有非福業能引惡趣及能引善趣業。

【消文】:造那些業呢?有能引生惡趣的非福業,以及引生善趣的業。

 

 

  後復有二,謂能引欲界善趣之福業及能引上界善趣之不動業。

消文】:能引生善業的業,又分為引生欲界善趣的福業、和引生色界、無色界善趣的不動業兩種。
  第一支無明是造業的因。因為無明,所以起惑造業,由於造作不同的業(福業、非福業、不動業),而生於三界、六道當中,受不同的果報。

 

 

 

 

【課文】:(18111~18203)

 識者,經說六識身,然此中主要,如許阿賴耶者,則為阿賴耶,如不許者,則為意識。此復若愚,從不善業起苦苦果,造作增長諸不善業,此業習氣所熏,現法之識者,是因位識。由依此識,未來世中於惡趣處結生之識者,是果位識。如是由於無我真實義愚增上力故,未如實知善趣真苦妄執為樂,即便造集福不動業,爾時之識是因位識。由依於此遂於欲界上界善趣結生之識,是果位識。 

 

 

  識者,

【消文】:十二緣起的第三支,是「識」支。

 

 

  經說六識身,然此中主要,如許阿賴耶者,則為阿賴耶,如不許者,則為意識。

【消文】:什麼是「識」呢?經中說是「六識身」。主要是指第八阿賴耶識,這是大乘唯識等派的主張,對於不承認有八識的小乘來說,指的就是第六意識。

 

 

  此復若愚,從不善業起苦苦果,造作增長諸不善業,此業習氣所熏,現法之識者,是因位識。由依此識,未來世中於惡趣處結生之識者,是果位識。

【消文】:眾生由於無明愚癡,造作惡業引生苦果,在受報的苦受當中,因為不堪忍受,又造下惡業,繼續增長串習惡業的習氣,這個習氣回熏到第八識,成為未來再起惡行的種子,這時是在「因位識」,專指第八識或是第六識的種子而言。這些惡業的種子,在死後中陰身時,成為未來世中引生惡趣的因,一旦於惡趣處結生後,就是「果位識」,這時是指已經受生下一世的第八阿賴耶識,或者是第六識而言。

 

 

  如是由於無我真實義愚增上力故,未如實知善趣真苦妄執為樂,即便造集福不動業,爾時之識是因位識。由依於此遂於欲界上界善趣結生之識,是果位識。

【消文】:同樣的,對於造善業生善趣的眾生來說,「識」也同樣的分為「因位識」和「果位識」兩種差別。造善業的眾生,是由於無明的愚癡,不了解「無我」的真實義,才會妄執善趣的苦,以為安樂,所以便造集了許多福業以及不動業,這些業習的種子,含藏在第八識或第六識的時候,是「因位識」,由於這些善業,而於欲界、色界、無色界善趣中受生,這時的第八識或是第六識,就是「果位識」。
  因此我們知道,「識」是由無明為因,起惑造業而後熏習來的,在種子位的時候是「因位識」,一旦於下一世受生,就成了「果位識」。

 

 

 

【課文】:(18204~18205)

 名色中名者,謂受想行識非色四蘊。色者若生無色,唯有色種而無實色,除此餘位羯羅藍等色,如應當知。 

 

  名色中名者,謂受想行識非色四蘊。

【消文】:十二緣起的第四支,是「名色」支。指五蘊而言。「名」是指受、想、行、識這非色蘊的四蘊。

 

 

  色者若生無色,唯有色種而無實色,除此餘位羯羅藍等色,如應當知。

【消文】:「色」是指色蘊。若是生無色界,就只有色種而沒有實色。除了這種情況之外,其餘生欲界、色界的眾生都有色蘊,如羯羅藍等,都屬於色蘊。(羯羅藍,是於母胎中剛結生時,第一個七日的狀態,如粥汁或酪漿,譯為「凝滑」。)

 

 

 

【課文】:(18206~18209)

 六處者,若是胎生,由其最初識入精血,為羯羅藍,與名俱增,成眼等四處,身與意處,於羯羅藍位而有。若是化生,結生之時,諸根頓起,無此漸次。卵生濕生唯除住胎,餘者悉同。是本地分所說。由是因緣,成就名色得身自體,成就六處成身差別,是為成就能受用者,五有色處者,於無色中無。

 

   六處者,

【消文】:十二緣起的第五支,是「六處」支。

 

 

  若是胎生,由其最初識入精血,為羯羅藍,與名俱增,成眼等四處,身與意處,於羯羅藍位而有。

【消文】:「六處」,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若是胎生的話,最初的神識進入父母精血之中,剛和合凝結時的初七是「羯羅藍」位,接著第二個七、第三個七……胎兒逐漸形成,到了第七個七時,成眼、耳、鼻、舌等四根,身根與意根,是依於羯羅藍位漸漸而有的。

 

 

  若是化生,結生之時,諸根頓起,無此漸次。

【消文】:若是化生的眾生,六根頓起,沒有漸漸成長的次序。

 

 

  卵生濕生唯除住胎,餘者悉同。是本地分所說。

【消文】:至於卵生和濕生的眾生,除了住胎的情況不同之處,其餘的都和胎生相同。以上是本地分中所說四生中出生六根的差別。

 

 

  由是因緣,成就名色得身自體,成就六處成身差別,是為成就能受用者,

【消文】:由此可知,「名色」這五蘊的形成,是指得到這個身體的總相而言,「六處」這六根的形成,則是指形成這個身體的別相而言。這個差別相,主要是為了身體各別的受用而有的,如眼根是受用色塵而有、耳根是受用聲塵而有……。

 

 

  五有色處者,於無色中無。

【消文】:在無色界中,沒有眼、耳、鼻、舌、身這五根,只剩下意識的存在。

 

 

【課文】:(18210~18210)

 觸者,謂由根境識三種和合,取諸可意非可意中庸三境,說「六處緣」者,亦表境識。

 

  觸者,

【消文】:十二緣起的第六支,是「觸」支。

 

 

  謂由根境識三種和合,取諸可意非可意中庸三境,

【消文】:「觸」,是由六根對六境時,加上六識的作用,這三種因緣和合以後,就對外境產生喜歡、不喜歡,以及沒有喜不喜歡這三種境界。

 

 

  說「六處緣」者,亦表境識。

【消文】:說到「六處緣」的意思,就是表示六根緣六境而生六識。

 

 

 

 

【課文】:(18211~18211)

 受者,謂觸取三境順生三受,謂苦樂捨。

  

    受者,

【消文】:十二緣起的第七支,是「受」支。

 

 

  謂觸取三境順生三受,謂苦樂捨。

【消文】:「受」,就是「觸」後取喜歡、不喜歡,以及沒有喜不喜歡這三種境界,對於這三種境界,便產生樂、苦、不苦不樂(捨)這三種感受。

 

 

 

 

【課文】:(18212~18301)

 愛者,謂於樂受起不離愛,於諸苦惱起乖離愛。說「由受緣生愛」者,是從無明和合觸緣,所生之受而能生愛,若無無明,雖有諸受愛終不生,由是因緣,觸是境界受用,受是生受用或異熟受用,若此二圓滿,即為受用圓滿。其中三界有三種愛。

 

  愛者,

【消文】:十二緣起的第八支,是「愛」支。

 

 

  謂於樂受起不離愛,於諸苦惱起乖離愛。

【消文】:「愛」,是對樂受產生貪著,不想遠離;對於苦受卻急欲想逃離所產生的執著。

 

 

  說「由受緣生愛」者,是從無明和合觸緣,所生之受而能生愛,若無無明,雖有諸受愛終不生,

【消文】:說到「由受緣生愛」的意思,是由於無明的緣故,所以在觸緣生苦、樂受之後,便產生欲離、不欲離的愛著,若是沒有無明,雖然有苦樂受,也能不生貪愛。

 

 

  由是因緣,觸是境界受用,受是生受用或異熟受用,若此二圓滿,即為受用圓滿。

【消文】:由此可知,觸是指「境界受用」,就是根、境、識三緣和合,而產生可愛,不可愛等三種境界,所以稱為「境界受用」;受是指「生受用」或「異熟受用」,就是由觸而生苦、樂、不苦不樂三種感受,而苦受生瞋,樂受生貪,不苦不樂受生痴,所以三受與三毒相應,而感得生死流轉的果報,所以稱為「生受用」或「異熟受用」。若是觸受圓滿,也就是二種受用圓滿。

 

 

  其中三界有三種愛。

【消文】:這個「愛」支,包括了三界的三種愛,就是欲界的欲愛、色界的色愛,以及無色界能引發後有的有愛。

 

 

 

【課文】:(18302~18303)

 取者,於四種境起四欲貪,謂欲著於色聲等欲塵,及除薩迦耶見餘諸惡見,惡見係屬惡戒惡禁及薩迦耶見,是為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

 

  取者,

【消文】:十二緣起的第九支,是「取」支。

 

 

  於四種境起四欲貪,

【消文】:「取」,主要是對四種境界,起了猛利的欲貪。

 

 

  謂欲著於色聲等欲塵,

【消文】:那四種境界呢?第一種境界,是對色、聲、香、味、觸等五欲外塵心生貪著,是為「欲取」。

 

 

  及除薩迦耶見餘諸惡見,

【消文】:第二種境界,是除了薩迦耶見以外,其餘由邊見或邪見所生的見取見,是為「見取」。

 

 

  惡見係屬惡戒惡禁,

【消文】:第三種境界,是屬於惡見的惡戒或惡的禁忌等,是為「戒禁取」。

 

 

  及薩迦耶見,

【消文】:第四種境界,是薩迦耶見,是為「我語取」。

 

 

  是為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

【消文】:因此,所謂的「取」,就是由於五欲之塵、見取見、戒禁取見、薩迦耶見,而起的欲取、見取、戒禁取,以及我語取。(眾生先執持生命內在有個自我——「我語取」;再由「我語取」為根本,向外執取客觀的五欲,成為「欲取」;向內執取主觀的倒見成為「見取」;甚至把那些不是解脫的真因,執取以為真因,成為「戒禁取」。由於這四種取,引發身、語、意三業,就構成未來身心的苦因。)

 

 

 

【課文】:(18304~18305)

 有者,謂昔行於識,熏業氣習,次由愛取之所潤發,引生後有有大勢力,是於因上,假立果名。

 

  有者,

【消文】:十二緣起的第十支,是「有」支。

 

 

  謂昔行於識,熏業氣習,次由愛取之所潤發,引生後有有大勢力,是於因上,假立果名。

【消文】:為什麼會有下一期的生命呢?這個「有」支,是以「無明」為種子,「行」為播種,將種子種植「識」田當中,再以「愛」「取」的糞土潤發,才引生後有的這股「有」的勢力來,所以「有」支,實際上是在「因位識」上,不斷的熏習業力的習氣,再加上愛取的滋潤,才生後有的「果位識」,在這「果位識」上,再假立一個「有」的果名。

 

 

 

 

【課文】:(18306~18306)

 生者,謂識於四生最初結生。老死中老者,謂諸蘊成熟轉變餘相,死謂棄捨同分諸蘊。

 

 

  生者,

【消文】:十二緣起的第十一支,是「生」支。

 

 

  謂識於四生最初結生。

【消文】:「生」,是指神識在卵、胎、濕、化這四生當中,最初結生的狀態。

 

 

老死中老者,謂諸蘊成熟轉變餘相,死謂棄捨同分諸蘊。

【消文】:老死中老者,謂諸蘊成熟轉變餘相,十二緣起的第十二支,是「老死」支。其中「老」,是指諸蘊在成熟之後,逐漸衰變的現象。

 

 

  死謂棄捨同分諸蘊。

【消文】:「死」支,即是指諸蘊分離時的狀態,就稱為死亡。

 

056(吹冷氣.gif

箭頭下.gif      

 

  “十二緣起”篇【二】待續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加油...

 

 

 

人生是一場戲.

 

想扮什麼角色.

 

都是由自己來決定與承擔.

 

  

當你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2、沒有人陪你走一輩子,所以你要適應孤獨,沒有人會幫你一輩子,所以你要奮鬥一生。

 

3、與其用淚水悔恨今天,不如用汗水拼搏今天。 

  

4、當眼淚流盡的時候,留下的應該是堅強。

 

5、人生就像一杯沒有加糖的咖啡,喝起來是苦澀的,回味起來卻有久久不會退去的餘香。

 

6、有一種緣,放手後成為風景,有一顆心,堅持中方現真誠。

 

7、選擇自己所愛的,愛自己所選擇的。

 

8、這一秒不放棄,下一秒就會有希望。

 

9、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難以得到的更要珍惜,屬於自己的不要放棄,不屬於自己的不要強求,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

 

10、喜歡就該珍惜,珍惜就別放棄。

 

11、人生就是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應該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12、不求與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動的淚水,要笑就笑出成長的性格。

 

13、為你的難過而快樂的是敵人,為你的快樂而快樂的是朋友,為你的難過而難過的才是你的知己。

 

14、如果愛,請深愛;如不愛,請離開。

 

15、只要心中有希望存在,就有幸福存在。

 

 

 

 

 

 

 

我有十句話與您共享; 

 

第一句 人都是逼出來的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所以,當面對壓力的時候,不要焦燥,也許這只是生活對你的一點小考驗,相信自己,一切都能處理好,逼急了好漢可以上梁山,時世造英雄,窮者思變,人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第二句:如果你簡單,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單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樂,寬容大度,什麼事情都不能想繁雜,心靈的負荷重了,就會怨天憂人。要定期的對記憶進行一次刪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從記憶中擯棄.

 

 

 

第三句: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偶爾會想,如果人生真如一場電子遊戲,玩壞了可以選擇重來,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正因為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每一天都不可追回,所以更要珍惜每一寸光陰,孝敬父母、疼愛孩子、體貼愛人、善待朋友。

 

 

 

第四句:懷才就象懷孕,時間久了會讓人看出來人,切莫自以為是,地球離開 了誰都會轉,古往今來,恃才放肆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所以,即便再能幹,也一定要保持謙虛謹慎,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金子總會發光。

 

 

 

第五句:過去酒逢知已千杯少,現在酒逢千杯知已少不甚酒力,體會不了酒的美味,但卻能感受知已的妙處。沒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獨的,不完整的,可是,因為生活的忙碌,漸漸少了聯絡,友誼就變的淡了,所以,抽點時間,聯絡朋友一起聊聊天,讓情誼在笑聲中升騰,當朋友遇到了難題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挺身而出,即便幫不了忙,安慰也是最大的支持。

 

  

 

 

第六句:人生如果錯了方向,停止就是進步人,總是很難改正自己的缺點,人,也總是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有時,明知錯了,卻欲罷不能,一錯再錯,把握正確的方向,堅守自己的原則,世界上的誘惑很多,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不要因為貪圖一時的快樂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如果發現錯了,一定要止步。

 

 

 

第七句:人生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現代的人好象特別脆弱,報紙上天天報導眾多名人得抑鬱症,這些人一定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別一個極端。正因為 躊躇滿志,才堅信自已是完美的,是無所不能的,如果受到一點挫折,就會變得極度自卑,甚至失去繼續生活的勇氣。為自己找一個準確的定位,享受生活樂趣。

 

 

 

第八句:人生和愛情一樣,錯過了愛情就錯過了人生愛情是什麼?讓人無所適從,讓人神魂顛倒,面對愛情的時候,勇敢一點,大膽說出自己的愛,有花堪摘直須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總會生老病死,怎麼過都是一生,錯過了愛情就錯過了生命的精彩。

 

 

 

第九句:天下有錢人終成眷屬現代社會的人變得越來越勢利,愛情也越來越無足輕重,於是我不得不相信天下有錢人終成眷屬就對現代愛情的最確切的描述。

 

 

 

第十句: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敵人有競爭才有發展,因為有了敵人的存在,因為有了不服輸的決心,才會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所以,有時候,敵人比朋友的力量更大,天下沒有永遠的敵人,卻有永遠的朋友,有些時候,敵人也可以變成朋友 

 

 

 

 

 

 

 

 044.gif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食物吃多了會喪命~~~

 

 

 

 

(1)皮蛋

一般製造商在製作皮蛋時,常添加定量的鉛,

我們若經常食用,會引起鉛中毒。

同時,還會造成身體內鈣質的流失。

 

 

       

皮蛋.jpg 皮蛋-1.jpg

 

 

 

 

 

 

 

 

 

(2)臭豆腐

臭豆腐在發酵過程中,極易被微生物汙染,

同時又會揮發大量鹽基氮,以及硫化氫等;

這些都是蛋白質分解的腐敗物質,對人體有害

  

  臭豆腐.jpg

 

 

 (3)味精

每人每日對味精的攝取量,

以不超過六公克為原則,但只有害無益。 

 

 

味精.JPG 

 

 

 

 (4)菠菜

菠菜營養豐富,但因含有草酸,致食物中寶貴的元素鋅與鈣之結合,

而被排出體外,而引起人體鋅與鈣的缺乏

《男人缺鋅,會無法抬頭作人》  

  

  

菠菜.bmp         菠菜-1.jpg                                                 

 

 

 

  

  

 (5)豬肝

一公斤的豬肝,其含膽固醇高達四百毫克以上,

而一個人若攝入過多的膽固醇,會導致動脈硬化。 

 

豬肝.jpg  

  

  

  

(6)烤肉  

由於烤肉在燻烤過程中,

會產生如「苯」等有害物質,是誘發癌的因子。

 

 

烤肉.jpg 

 

 

 

 

(7)醃菜  

醃菜若製作不得法,含致癌物,並含硝酸胺,久吃因而致病。

  

  

醃菜-1.jpg   醃菜

  

 

 

(8)油條  

油條中的明礬,是含鋁的無機物,不可經常食用。 

 

油條.jpg 

 

 

 

趕快告訴你們的

 

朋友 親人吧,

 

 

 

為了他們的健康! 

 

 

E.gif 

 

 

 

 

 

 

 

 

 

 

 

 

 另外,臭藥丸(正露丸)

 

 

 

 

正露丸-1.jpg 

 

 

 

請告訴家中長輩及親友別再吃了!  

 

 

 

 

 

日本人,真的很壞!

數十年前去日本時,正好在書店看到當時轟動全日本的暢銷書”

什麼東西不能買”裡面就提到許多臺灣人喜愛的東西。

據領隊解釋:正露丸原名為征路丸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提供給在南洋作戰的士兵服用,

為了達到立即見效的效,其配方內含非常強力的消毒成份,

簡直就和醫院用的消毒藥水沒什麼兩樣,

因為它把你肚子裡的東西全部殺光不分好壞,難怪有效。

 

我們導遊說這個藥日本已經禁賣很久了,

原因是此藥會導致『直腸癌』,所以日本境內大量回收也不賣了,

但是卻大量銷售到台灣

 

 

 

請把這些資訊告訴你的朋友

 

 

關愛你的朋友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感謝各位好友們

 

對本站的支持、及愛護!

 

人氣指數破四萬了;

 

剛好在我的生日當天

 

謝謝大家啦!

 

破四萬-1.jpg破四萬-2.jpg   破四萬-3.jpg 

 

 

小孩.gif 

4a7ad9dba578a.jpg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