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卷四
下士道 皈依三寶
【八】
北 08 秋070班
陳長城 消文
第110頁12行〜第113頁3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0年年2月13日************************************************** ** ******** *
【課文】:(11012)
又若如是財物供養,自無所集無從他求,應於一切世界之中,所有如來諸供養具,以歡喜俱及於廣大勝解俱心,周徧思惟,一切隨喜少用功力,而修無量廣大供養,攝集菩提廣大資糧,恆常於此以真善心,起歡喜心,當勤修學。
【消文】:
如果上面所說的財物供養,所需要的財物自己無從聚集,又無法從他處求得,應該對十方無邊世界……供養一切如來的所有資具,以具足歡喜的心以及對廣大供養具足勝解的心,無一遺漏地思惟,一切(供養都)隨喜,稍稍施用些許功力,就可修學無量廣大的供養,並且能夠攝集成就菩提的廣大資糧,常時對這些供養以真實的善心,生起歡喜心,應當精勤修學。
本段教誡於財物供養自無所集又無從他求時,應當精勤修學廣大隨喜供養。
【師父口述8-1】:請點擊
【課文】:(11101)
又如寶雲經及建立三三昧耶經所說,無主攝持諸華果樹及珍寶等,亦當供養。
正行供養者,謂於下至搆牛乳頃,精勤修習四無量心,四種法集,隨念三寶,波羅蜜多,及能勝解甚深空性,無分別住,於淨尸羅,起防護心,於菩提分,六度四攝,精勤修學。
【消文】:
又像《寶雲經》和《建立三三昧耶經》所說,對於沒有主人的種種花草、果樹以及珍寶等,也都可以供養。
第十、正行供養的意思是……也就是即使在像擠牛奶那麼短暫的時間中,精進不懈地修習四無量心、修持四法印、隨時憶念三寶功德、六波羅蜜多等,以及能勝解甚深空性,無分別地安住,對清淨的戒律生起防護心,對三十七菩提分、六度四攝等正法精進不懈地修習。
本段闡釋第十種供養事。
【師父口述8-2】:請點擊
【課文】:(11104)
若能由此十種供養供養三寶,應知是名圓滿供養。
由如是等,興供養時,有六意樂,能於三寶隨一之所,少分思惟,而生無量廣大果利。
一者無上大功德田,
二者無上有大恩德,
三者一切有情中尊,
四者猶如鄔曇妙華極難值遇,
五者三千大千世界獨一出現,
六者一切世出世間圓滿根本,作是思惟而設供養。
【消文】:
如果能夠以前面所說的這十種供養事來供養三寶,應當知道這叫作「圓滿供養」。
以前面所說的十種供養事施設供養的時候,有六種心態,能夠對三寶當中的任一寶,稍微思惟而供養,就能夠產生無量廣大的果報利益。
第一、(思惟三寶是)無上的大功德田。
第二、(思惟三寶)有無上的大恩德。
第三、(思惟三寶是)一切有情當中最尊勝的。
第四、(思惟三寶)有如鄔曇妙花,極難值遇。
第五、(思惟佛寶)在三千大千世界只會出現一尊,是故極殊勝。
第六、(思惟三寶是)一切世間與出世間圓滿功德的根本。
以這六種意樂思惟而施設供養。
本段闡述了供養事之後,緊接著要闡釋六種供養意樂。
【師父口述8-3】:請點擊
【課文】:(11107)
此等是如菩薩地說而正摘錄。恆常時中,於如是等隨應而行,若遇佳節及大時會,當隨力能修妙供養。
【消文】:
以上所說的這些都是從〈菩薩地〉摘錄出來的。一切時中;無時無刻中,對於上述十種供養事與六種供養意樂都應當配合相應的情境而行持,如果是在佳節或盛大的時令法會,都應當隨分隨力修習這些微妙的供養。
本段明示所闡釋之供養事與供養意樂都是出自《瑜伽師地論》〈菩薩地〉,並且諄諄教誡行者無時無刻都應當隨應而施設供養。
【師父口述8-4】:請點擊
【課文】:(11109)
復次恆須受飲食故,爾時若能首先供養無間缺者,少用功力,而能圓滿眾多資糧,故隨受用淨水以上,應以先首至心供養。
此復非以糕之瘀處,菜葉黃處,是須擇其妙者而供。又供茶時,現一切人,如灑揚塵,唯彈少許,不成供養,是霞惹瓦語錄中出。
【消文】:
此外,因為(我們)經常必須飲食,如果在飲食之前,能夠不間斷地先施設供養,只要少許的功力,就能夠圓滿許多資糧,所以,即使只是喝水,也應該先以至誠恭敬的心供養三寶。
此外,不應該以長青黴的糕餅,或發黃的菜葉供養三寶,必須選擇最好的物品供養。還有,現在所有人供茶的時候,就好像給飛揚的灰塵灑一點水那樣,這不能成為實實在在的供養,以上的教誡出自霞惹瓦語錄。
本段鼓勵行者勤修供養,即使像喝水那麼稀鬆平常的動作,如果飲用前能至心供養,也能圓滿許多資糧。及依據霞惹瓦語錄,教誡行者應以最清淨、最好的物品施設供養。
【師父口述8-5】:請點擊
【課文】:(11111)
譬如有一極肥沃田,至下種時而不下種,任其荒蕪,如是廢止,實生不忍。如是能生若現若後一切善樂,最勝福田,於其四季一切時中,常恆無間,堪種一切善樂種子。復應於此如經說云:「當以信犁,耕耘福田。」若未能作,至極堪惜。
【消文】:
就好像有一塊非常肥沃的田,到了應該播種的時候卻不播種,任憑這塊田地荒蕪,像這樣的廢止現象,的確令人於心不忍。因此,有了能夠長養現世與來生一切善樂的最殊勝福田,一年四季裡無時無刻都可以播種一切善樂的種子。此外,對於這殊勝福田應該依照經論所說:「應當以淨信心之犁,耕耘這塊極肥沃的福田。」如果沒有這樣做,實在是非常可惜。
本段教誡行者,應該依照經論所說,以淨信心耕耘殊勝福田。
【師父口述8-6】:請點擊
【課文】:(11201)
故如《讚應讚》云:「如尊之福田,三世間非有,施處尊第一,是淨令座淨。猶如虛空界,橫豎無邊際,於尊為利害,異熟無盡際。」
於最勝田,尚不見如庸俗之田,此是我等無賢善相,故一切時,當勤精進供養三寶。若如是行,由於勝田種善根力,於諸道次,慧力增長。故於聽聞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義,修習相續不生,慧力至極微劣之時,依福田力,是要教授。
【消文】:
所以正如《讚應讚》所說:「像世尊這樣的福田,三世間沒有,所有的施設供養處所當中,以世尊為第一。因為世尊具足清淨心,所以能夠薰習而令座中弟子清淨。就好像虛空界一樣,不論橫向或縱向都沒有邊際,對世尊造作利益或損害的異熟果,也是沒有邊際。」
不知道是最殊勝的福田,還把它看作是平庸普通的田,這是我們沒有智慧、沒有善根的結果,所以無時無刻都應當無有懈怠地供養三寶。如果能夠這樣去做的話,因為在殊勝的福田種下了善根的因力,在修習一切道次第的時候,慧力便能獲得增長。因此,當聽聞正法不能憶持所聽到的文句,思惟正法不能理解所思惟的文義,修習正法心相續生不起定解,慧力非常微弱低劣的時候,最重要的教授就是依止福田的力用。
本段教誡行者若於一切時常勤精進供養三寶,於勝田種善根力,一旦遇到聽聞不持、思惟不解、相續不生、以及慧力微劣時,才能依止福田力。
【師父口述8-7】:請點擊
【課文】:(11205)
如是亦如吉祥敬母云:「作詩大善根,我慧依尊故,如夏季江河,雖小極增長。」
又如說云:「供養亦復不賴其物,是在自信。」若有信心,用曼陀羅及諸淨水,並無主攝諸供具等,皆可供養,無餘財物,應如是行。
如現實有,而不能捨,作是念云:「我無福德極貧窮,諸餘供財我悉無。」等同博朵瓦云:「於一穢螺盃中,略擲少許香草,念云:『栴檀冰片妙香水。』是諸生盲欺明眼者。」
【消文】:
這也就是吉祥敬母所說的:「我具足)作詩的大好根性,是由於我的智慧依止世尊的緣故,這情形就好像夏天時候的江河水一樣,雖然水量很小,但是(遇有大雨的時候)會暴漲。」
又如俗話說:「施設供養不在於所供養的物品,最重要的是在於自己的信心。」如果有信心,用曼陀羅、清淨的水,以及沒有主人的種種供養資具等,都可以拿來供養,沒有其他財物可以供養的時候,應該以這方式供養。
如果現在實際上有財物,不但捨不得供養,反而卻說:「我沒有福德,非常貧窮,完全沒有其他財物可以供養。」那就像博朵瓦所說的:「丟擲一些香草在一個非常汙穢的螺盃中,然後說:『栴檀冰片妙香水。』這實在是瞎眼人欺騙明眼人。」
本段闡釋坊間流傳的一種說法,教誡行者施設供養,最重要的是在於至誠恭敬的心,供養時的起心動念不正當之過患。
【師父口述8-8】:請點擊(甲)
(乙)
【課文】:(11209)
又如樸穹瓦云:「我於最初供養香草,其氣辛辣。次有四合長香供養,其氣甘美,現在供養,若沈水香,嘟嚕迦等,其氣香馥。」
若於微供輕而弗供,則永生中終是唯爾。若縱微少,發起殷重,漸得上妙,應如此師行持修學。
傳說此師每配一次,須用二十二兩金之香。
若諸已得資具自在大菩薩眾,尚化其身為多俱胝,於一一身,復各化現百千等手,往一切剎,經無量劫,供養諸佛。
【消文】:
又如樸穹瓦說:「我最初是以香草供養,這種香草有辛辣的氣味。後來以四合長香供養,它的氣味甘美,現在以沈水香或嘟嚕迦等供養,香氣濃郁。」
如果看不起微劣的供物而不供養,那麼這一生當中就始終像這樣過下去。即使現有的供物微劣量少,但是能夠生起殷重供養的心,將能漸漸感得上妙福報,行持修學應該效法這位善知識。
據說,這位善知識每配製一次供香,要花費二十二兩金子。
如果連已經證得資具自在的大菩薩們,尚且還要幻化成無數無量身,然後每一身,又再幻化成千上萬隻手,前往一切佛土,經過無量劫的時間供養一切佛。
本段闡釋即使是登地大菩薩眾,尚且都還要幻化無數無量身,前往一切剎土經無量劫的時間供養諸佛,更何況我等凡夫。
【師父口述8-9】:請點擊
【課文】:(11213)
諸由少許相似功德,便生喜足,云我不於此上希菩提者,是於正法極少知解,造次亂言。以是應如《寶雲經》中所說而行。
如云:「應當聽聞諸契經中,所有如是廣大供養,廣大承事,由其最勝真實善心,增上意樂,迴向諸佛及諸菩薩。」
【消文】:
有些人因為施作了少許相似的功德,就感到滿足,於是認為不必從供養方面希求無上菩提,這是對於正法解了甚少而隨便亂說。所以,應該照著《寶雲經》所說的去行持。
就如經中所說:「應該聽聞諸經論中所有關於廣大供養及廣大承事之教授,以最至誠真實的善心與增上意樂,迴向給諸佛和諸菩薩。」
本段以登地大菩薩尚且要經無量劫供養諸佛,教誡行者不應以少許相似功德而心生滿足,應一切時恆勤精進供養三寶,再引《寶雲經》證成應該精勤供養承事。
【師父口述8-10】:請點擊
“皈依三寶【九】“〜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