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卷七 

 

 

中士道    十二緣起

 

          054(寫字.gif

 

                         【三】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1853行〜第1875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0年1118****************************************************

【課文】:(18503~18606)

 第三幾世圓滿者。能引所引支之中間,容有無量劫所間隔,或於二世即能生起無餘世隔。其能生支與所生支二無間隔,速者二生即能圓滿。如於現法新造天中順生受業,即於現法滿二支半,謂無明行及因位識,臨終以前圓滿愛取及有三支,於當來世圓滿所引四支及半,並圓所生二支分故。遲久亦定不過三生,謂其能生及二所生幷三能引各須一生,諸所引支於所生支攝故,能引能生中間,縱為多世間隔,然是其餘緣起之世,非此緣起之世故。此未別算中有之壽。如是已生諸果支時,然而無實作業者,及受果者,補特伽羅之我。如前所說從唯法因支,起唯法果支,由不了知生死道理,於彼愚蒙妄執有我,求我安樂,故造三門善不善業仍復流轉。故從三惑起二支業及從彼業出生七苦,復從七苦而起煩惱,又從煩惱如前而轉,故三有輪流轉不息,龍猛菩薩云:「從三出生二,從二而生七,從七復生三,數轉三有輪。」若正思惟由如是理,漂流生死,即是最勝厭離方便。從無量劫造集能引善不善業,異熟未出,對治未壞,今以愛取而為滋養,由此增上,則當漂流善趣惡趣。諸阿羅漢昔異生時,雖造無數能引之業,然無煩惱解脫生死,若於是理獲決定解,則於煩惱執為怨敵,於滅煩惱能發精進。此中樸窮瓦大善知識,專於十二緣起有支,淨修其心,思惟緣起流轉還滅,著道次第。此復是說,思惟惡趣十二有支流轉還滅為下士類。次進思惟二善趣中十二有支流轉還滅為中士類。如是比度自心,推想曾經為母有情,亦皆由其十二支門漂流生死發生慈悲,為利彼故,願當成佛,學習佛道為大士類。

 

  第三幾世圓滿者。

【消文】:思惟十二緣起的道理」中,第三是說明十二緣起包含了幾世的因果關係。

 

 

  能引所引支之中間,容有無量劫所間隔,或於二世即能生起無餘世隔。

【消文】:在能引支和所引支中間,可以容有無量劫長時間的間隔,也可以就在下一世生起,而不需要間隔多世。

 

 

  其能生支與所生支二無間隔,速者二生即能圓滿。

【消文】:在能生支和所生支中間,並不需間隔一世,所以十二緣起,最快二世就能圓滿。

 

 

  如於現法新造天中順生受業,即於現法滿二支半,謂無明行及因位識,臨終以前圓滿愛取及有三支,於當來世圓滿所引四支及半,並圓所生二支分故。

【消文】:譬如說這一生造的是下一生投生天道的善業,在這一世當中,就由「無明」起惑造善業,再將「行」支所造的善業種子,含藏在第八識的「因位識」中,臨終前又因「愛」、「取」的潤發,才取後「有」,而有了下一期的生命,於是生於天道,便有了「果位識」、名色、六處、觸、受這四支半,並且在同一生圓滿了「生」、「老死」這二支。如此,十二緣起在二世當中就能圓滿。

 

 

  遲久亦定不過三生,謂其能生及二所生幷三能引各須一生,諸所引支於所生支攝故,能引能生中間,縱為多世間隔,然是其餘緣起之世,非此緣起之世故。

【消文】:就是最慢也不會超過三世,這是因為能生支、所生支、以及能引支,各須一生的緣故,而所引支是涵攝在所生支裡面。能引與能生中間,縱使間隔多世,那是另一個十二緣起的開始,而不是同一個十二緣起的範圍。

 

 

  此未別算中有之壽。如是已生諸果支時,然而無實作業者,及受果者,補特伽羅之我。

【消文】:這當中所間隔中有的壽命,要另外計算,不能涵蓋在三世圓滿的十二因緣裡面。這種情況譬如證阿羅漢果,由於已經斷了「愛」、「取」,所以可以不受後「有」,這當中可以入涅槃達八萬四千劫那麼久的時間,在這期間,因為沒有造業的人,也沒有受報的人,所以不能生出「所引果」及「所生果」來。

 

 

  如前所說從唯法因支,起唯法果支,由不了知生死道理,於彼愚蒙妄執有我,求我安樂,故造三門善不善業仍復流轉。

【消文】:由前可知,十二緣起從因支的惑(煩惱)、業,到果支的苦,都是由於不能了知生死輪迴的道理,所以才會愚癡無明的妄執有一個我,又為了求我的安樂,而造下身、口、意三門的善、不善業,因此流轉生死。

 

 

  故從三惑起二支業及從彼業出生七苦,復從七苦而起煩惱,又從煩惱如前而轉,故三有輪流轉不息,龍猛菩薩云:「從三出生二,從二而生七,從七復生三,數轉三有輪。」若正思惟由如是理,漂流生死,即是最勝厭離方便。

【消文】:所以,「無明」、「愛」、「取」這三惑,是輪迴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修行希望斷除的內容。只有破除「無明」,才能真正了知一切「無我」,當修證到「人無我」、「法無我」,才能不起因「我執」而有的「愛」、「取」,不起「愛」、「取」,就能不受後「有」,而徹底的跳出輪迴了。若是沒有「無我」的智慧,就會起了以為「有我」的「無明」,而造了種種善、不善、和不動業;和因「愛」、「取」,造下後「有」業。再由「行」支所造的業,生出「識」、「名色」、「六處」、「觸」、「受」這五種苦果;以及由「有」支所造的業,生出「生」、「老死」的苦果。又從這七種苦果生出煩惱,再從「無明」、「愛」、「取」這三惑,造下「行」、「有」這兩種業,而出生「識」、「名色」、「六處」、「觸」、「受」、「生」、「老死」這七種苦果,如此三惑、二業、七苦不斷的輪轉,於是三界的輪迴便永遠流轉不息。龍樹菩薩說:「從三惑出生二業,再從二業生出七苦,再從七苦生出三惑,眾生就是如此在三界中輪轉的。」若是能由這十二緣起的惑、業、苦三者,來思惟輪迴三界的原因,就能了知,如果不想受輪迴三界的苦,就必須不造二業的苦因,若要斷二業的苦因,又必須先斷三惑,才能不造二業,而生出七苦。所以思惟十二緣起的道理,是修出離心,使厭患三界、解脫輪迴,最殊勝的方法。

 

 

  從無量劫造集能引善不善業,異熟未出,對治未壞,今以愛取而為滋養,由此增上,則當漂流善趣惡趣。

【消文】:眾生從無量劫以來,因為「無明」,所以造集了能引輪迴的善,不善業,這些業報還沒有成熟,在未受報中間,又沒有修對治業果的方法,再加上「愛」、「取」的滋養,更增加造業的力量,因此才會漂流在善、惡趣當中。

 

 

  諸阿羅漢昔異生時,雖造無數能引之業,然無煩惱解脫生死,若於是理獲決定解,則於煩惱執為怨敵,於滅煩惱能發精進。

【消文】:而阿羅漢在過去生中,雖然也造集了許多能引輪迴的善、惡業,但是因為這一生已經證得「人無我」,了知並無「我」的存在,因此能不起「我執」,不因「我執」而生煩惱,由斷「愛」、「取」,不受後「有」,而解脫生死。由此可知,只要能斷煩惱,便不生「愛」、「取」,就能不取生死、解脫輪迴,所以,對於這個道理,數數思惟獲得決定的信解後,就應當知道煩惱是讓我們輪迴最大的怨敵,應該對如何斷除煩惱而發大精進。

 

 

  此中樸窮瓦大善知識,專於十二緣起有支,淨修其心,思惟緣起流轉還滅,著道次第。

【消文】:樸窮瓦這位大善知識,就是從專門思惟十二緣起的內容,以淨修其心。就是首先思惟十二緣起流轉三界的原因,再從因下手修對治,而達還滅脫離輪迴的目的,這便是修習解脫道的次第。

 

 

  此復是說,思惟惡趣十二有支流轉還滅為下士類。次進思惟二善趣中十二有支流轉還滅為中士類。如是比度自心,推想曾經為母有情,亦皆由其十二支門漂流生死發生慈悲,為利彼故,願當成佛,學習佛道為大士類。

【消文】:另外,從思惟因造惡業而流轉惡趣,若能斷惡便可從惡道中還滅,這十二緣起的道理,是屬於下士道所修習的內容。如果進一步思惟,只是斷惡修善,還是得流轉善趣,並不能解脫生死,因此,若要從輪迴中解脫,就必須具備了達「無我」的智慧,才能真正從三界的生死中還滅,如此思惟十二緣起的道理,是屬於中士道所修習的內容。將自己想要解脫輪迴之苦的心,推及到一切曾經為我母親的有情身上,看他們同樣因為十二緣起的緣故,漂流在生死的苦海中,如今希望能為他們解脫輪迴之苦,因而生起慈悲之心,為了能利益一切的有情,發願成就佛道,如此學習大乘佛法,思惟十二緣起的道理,以達自利利他誓願的,是屬於上士道所修習的內容。

 

 

 

【課文】:(18607~18705)

 第四此等攝義者。如前所說,由業惑集增上力故,生起苦蘊生死道理及特由其十二有支轉三有輪,於斯道理善了知已,正修習者,能壞一切衰損根本極重愚闇,除遣妄執內外諸行從無因生,及邪因生一切邪見,增盛佛語寶藏珍財,如實了知生死體相,便能發起猛利厭離,於解脫道策發其意,是能醒覺諸先修者,能得聖位微妙習氣最勝方便。如是亦如妙臂請問經云:「於愚癡者,以緣起道。」稻稈經說:「善見緣起,則能遮除緣前後際,及緣現在一切惡見。」龍猛菩薩云:「此緣起甚深,是佛語藏寶。」毘奈耶教中說第一雙,(即舍利弗與目犍連)所有現行,謂時時中遊觀五趣,遊觀之後還贍部洲,為諸四眾宣說彼等所有眾苦。諸有共住近住弟子,不樂梵行,即便引彼付第一雙,請為教誨,二人受已教誨彼等,得教授已,愛樂梵行便能證得殊勝上德。大師見此問阿難陀啟白其事,佛曰一切時處,不能徧有如第一雙,應於門房畫生死輪,分為五分,周圍當畫十二緣起流轉還滅,其次乃興畫生死輪。又為仙道大王寄佛像時,於下繪寫十二緣起流轉還滅而為寄之。大王受已,至天曉時,結跏趺坐,端正其身,住對面念,善觀緣起二種道理而證聖果。

 

  第四此等攝義者。

【消文】:「思惟十二緣起的道理」中,第四是解釋十二緣起所涵攝的義理。

 

 

  如前所說,由業惑集增上力故,生起苦蘊生死道理及特由其十二有支轉三有輪,於斯道理善了知已,正修習者,能壞一切衰損根本極重愚闇,除遣妄執內外諸行從無因生,及邪因生一切邪見,增盛佛語寶藏珍財,如實了知生死體相,便能發起猛利厭離,於解脫道策發其意,是能醒覺諸先修者,能得聖位微妙習氣最勝方便。

【消文】:如同前面所說的,輪迴是由於無明,起惑造業,再加上愛取的滋潤,更增長了造業的力量,才會生出流轉生死的苦果來。如果能夠了知十二緣起,是如何的轉動三界的輪迴,而且善於思惟、修習的話,就能破除愚癡無明——這個使一切衰損的根本。並且能夠除遣妄執身心內外一切業果,是無因生,或者是邪因生的一切邪見。如此不但能顯示佛法的珍貴,也能真正了解生死輪迴的本體和現象,便能發起猛利的厭離心,對於解脫之道,希望儘速到達。所以十二緣起,是讓修行人,從無明當中醒覺,進而熏習成佛微妙習氣,最殊勝的方法。

 

 

  如是亦如妙臂請問經云:「於愚癡者,以緣起道。」

【消文】:這個道理,在妙臂請問經中也同樣被提到:「對於愚癡的眾生,我們教導十二緣起的內容,以破除無明。」

 

 

  稻稈經說:「善見緣起,則能遮除緣前後際,及緣現在一切惡見。」

【消文】:稻稈經中說:「若能善見十二緣起的道理,就可遮止除遣緣過去、未來以及現在的一切惡見。」

 

 

  龍猛菩薩云:「此緣起甚深,是佛語藏寶。」

【消文】:龍樹菩薩說:「這個緣起的道理,非常的深細,是佛所說的法寶中最珍貴的寶藏。」

 

 

  毘奈耶教中說第一雙,(即舍利弗與目犍連)所有現行,謂時時中遊觀五趣,遊觀之後還贍部洲,為諸四眾宣說彼等所有眾苦。

【消文】:毘奈耶教中談到第一雙,就是指佛的兩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與目犍連(神通第一)兩位尊者,他們常常以神通力遊觀六道,返回南贍部洲後,再為佛的四眾(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弟子們,宣說輪迴六道種種的苦。

 

 

  諸有共住近住弟子,不樂梵行,即便引彼付第一雙,請為教誨,二人受已教誨彼等,得教授已,愛樂梵行便能證得殊勝上德。

【消文】:和佛共住或者近住的弟子當中,只要有不樂於修清淨梵行的,都會把他們帶給舍利弗目犍連,請兩位尊者代為教誨,這些弟子在經過教誨後,往往開始喜歡修清淨梵行,並且很快證得殊勝的果位。

 

 

  大師見此問阿難陀啟白其事,佛曰一切時處,不能徧有如第一雙,應於門房畫生死輪,分為五分,周圍當畫十二緣起流轉還滅,其次乃興畫生死輪。

【消文】:有位大師見到這種情形,就請阿難陀去問佛其中的原因。佛說,不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沒有比這兩位所教導的「十二緣起」法門更殊勝了。因此,人人都應當在大門或房門上畫六道輪迴圖,中間分為五分,說明六道的內容,再於六道的周圍畫上十二緣起,以闡述為何流轉生死、以及如何從輪迴中還滅的道理。於是,在當時便興起了在房門上畫生死輪的風氣。

 

 

  又為仙道大王寄佛像時,於下繪寫十二緣起流轉還滅而為寄之。大王受已,至天曉時,結跏趺坐,端正其身,住對面念,善觀緣起二種道理而證聖果。

【消文】:另外,佛給印度邊境的仙道大王寄佛像時,在佛像的下方繪寫十二緣起流轉還滅的內容。大王接到了佛像以後,便對著十二緣起的圖像,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思惟其中流轉還滅的道理。由於善觀緣起的緣故,竟於天曉時證得聖果。由此可知,思惟十二緣起的利益很大。

 

 

 

 

 

056(吹冷氣.gif

 

 

 

 

  十二緣起”篇  完畢       

 

 

 

箭頭下.gif     

 

  生起之量”篇【一】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