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卷四 

 

 

下士道    深信業果

 

          054(寫字.gif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1221行〜第1235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0年34************************************************** ** ******** *

 

【課文】:(12201)

   決擇業果分三:

              一、顯示黑業果;

              二、白業果;

              三、業餘差別。

      初中分三:

              一、正顯示黑業道;

              二、輕重差別;

              三、此等之果。

    今初

 

【消文】:

 這是分別思惟分二的第二科,在決擇業果這科當中,將分成三部分來闡述業果。

        第一、闡述黑業與黑業果。

        第二、闡述白業與白業果。

        第三、闡述除黑白業以外的業果分類形式。

   關於黑業果又分三部分。

        第一、闡述黑業道。

        第二、闡述輕業與重業。

        第三、闡述各個業所感得的果。

    接下來正式闡述黑業道。

 

本段照例地這段科文是作為題綱,提示以下各段落的標題。。

 

【師父口述4-1】: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12203)

   云何殺生。攝分於此說為:事、想、欲樂、煩惱、究竟五相。然將中三攝入意樂,更加加行攝為四相,謂事、意樂、加行、究竟,易於解釋,意趣無違。

 

【消文】:

 什麼叫做殺生?

攝決擇分對此分作事、想、欲樂、煩惱與究竟等五方面來述說。然而也可以將想、欲樂與煩惱等三項合併為意樂,另外增加加行方面,變成四方面,也就是變成事、意樂、加行與究竟等四方面,如此一來比較容易解釋,而且意趣與〈攝決擇分〉並無相違之處。

 

本段闡述的黑業道是殺生。在開始之前,宗大師先明示將根據原出於《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的五方面整理歸納成四方面來解釋,會比較容易,而且與原義並無相違。。

 

【師父口述4-2】: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12204)

   其中殺生事者,謂具命有情。此復若是殺者自殺,有加行罪,無究竟罪。《瑜伽師地論》於此意趣,說他有情。

 

【消文】:

 在十惡業道當中,殺生業道的事相是…也就是指活的有情。然而如果是自己殺自己時,是有加行罪,卻沒有究竟罪。因此,瑜伽師地論對於殺生惡業成立的條件,是界定為被殺者須為他有情。

 

本段起將依事、意樂、加行與究竟等四相一一闡述十惡業道。這段本文即在闡述殺生業道的定義。根據本文意趣,被殺者須是他有情才構成根本罪當中的殺罪。。

 

【師父口述4-3】: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12205)

   意樂分三,想有四種,謂如於有情事作有情想及非情想,於非有情作非情想及有情想,初及第三是不錯想,二四錯誤。

此中等起若有差別,譬如念云:唯殺天授,若起加行誤殺祠授,無根本罪,故於此中須無錯想。若其等起於總事轉,念加行時,任有誰來悉當殺害,是則不須無錯誤想。如是道理,於餘九中,如其所應,皆當了知。

 

【消文】:

殺生的意樂分成三方面,殺生意樂當中的想有四種,也就是對有情作有情想與非有情想,以及對非有情作非有情想與有情想,第一種(即對有情作有情想)與第三種(即對非有情作非有情想)都屬於不錯想。第二種(即對有情作非有情想)與第四種(即對非有情作有情想)都屬於錯想。

殺生當中的欲樂可能會有不同,譬如心中想要殺害天授,但是實際上進行殺害時,卻誤殺了祠授,這種情況下沒有構成犯根本罪的條件,所以殺生的條件必須沒有錯想。如果殺生的欲樂是隨著對象而轉的話,在想殺害的時候,不論對象是誰,全都加以殺害,那麼,就不必考慮有沒有錯想的條件。這個原則也適用於其餘九惡業的判斷,所以應當根據各個惡業的情況,澈底明白它的道理。

 

本段闡述殺生意樂當中的等起(欲樂)為決定有無根本罪的條件,但是宗大師開示,判斷有無根本罪的條件,也適用於其他九種惡業道。。

 

【師父口述4-4】:請點擊箭頭下.gif(甲)                箭頭下.gif(乙)

                                                 

 

 

 

【課文】:(12209)

   煩惱者謂三毒隨一。等起者謂樂殺害。加行中能加行者,謂若自作或教他作,二中誰作,等無差別。加行體者謂用器杖,或用諸毒,或用明咒,隨以一種起加行等。究竟者,謂即由其加行因緣,彼爾時死,或餘時死。

此復如俱舍云:「前等死無本,已生餘身故。」此中亦爾。

 

【消文】:

煩惱的意思是指「貪、瞋、痴」三毒當中的任何一毒。等起的意思是指欲樂殺害他有情。加行分能加行與加行體。能加行的意思是指不論自己做或者教唆他人做,兩者之間是同等無差別的。加行體的意思是指使用的工具,或者用各種毒物,或者用明咒。不論以哪一種進行殺害行為。究竟的意思是由於發起加行而導致當場死亡,或者在其他時間死亡。

此外,又如《俱舍論》當中所說:「(能加行者較加行事)先死或者同時死,沒有根本罪,因為(能加行者)已經受生下一生的緣故。」本論也持相同的觀點。

 

本段扼要地闡述煩惱、等起、加行和究竟等相。在結束殺生業道之闡述前,引《俱舍論》當中的說法,並表示支持這個論點。。

 

【師父口述4-5】: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12213)

   不與取。事者,謂隨一種他所攝物。意樂分三,想與煩惱俱如前說。等起者,謂雖未許令離彼欲。加行中能加行者如前。加行體者,謂若力劫,若闇竊盜,任何悉同。此復若於債及寄存,以諸矯詐欺惑方便,不與而取,或為自義,或為他義,或為令他耗損等故,所作悉同成不與取。

 

【消文】:

 第二種黑業道叫作不與取。不與取的事相,也就是指他人所攝持的任何物品。不與取的意樂相分三,其中的想與煩惱都和殺生業道的想與煩惱道相同。不與取的等起相,也就是雖然沒有得到(物品所有者的)許可,而使(該物品)離開物主的欲樂。不與取的加行相當中,能加行者的定義和殺生業道相同。不與取的加行體,也就是或者搶劫,或者偷竊,不論哪一種形式都同樣叫作不與取。此外,如果對於債務以及寄放的物品等,以種種詐騙方式未徵得同意而取。不論是為了自己的義利,或者是為了他人的義利,或者造成他人的損失等,以上所作的行為都叫作不與取。

 

本段闡述第二種黑業道的事、意樂和加行等相。。

 

【師父口述4-6】: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12303)

   究竟者,攝分中說:「移離本處。」於此義中,雖多異說,然從物處,移於餘處,唯是一例,猶如田等無處可移,然亦皆須安立究竟,是故應以發起得心。此復若是教劫教盜,彼生即可,譬如遣使往殺他人,自雖不知,然他何時死,其教殺者,即生本罪。

 

【消文】:

 關於不與取的究竟相,攝決擇分當中說:「不與取事從原來所在的地方移到別的地方。」對於這點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說法。然而,從財物所在處移到其他地方,只是舉一種例子而已,譬如說,像田地等就無法移到其他位置,然而也都必須安立究竟相,所以,應該以生起「獲得了」的心理狀態來決斷。此外,如果是教唆他人搶劫或竊盜,只要被唆使人的得心生起就算究竟了,譬如支使前往殺人,自己雖然不知道(時間或地點),然而被害者什麼時候死,教唆殺人的根本罪就在什麼時候產生。

本段闡述不與取的究竟相。不過,最後一例似乎是補充說明殺生惡業道的究竟相。。

 

【師父口述4-7】:請點擊箭頭右.gif

 

 

  

056(吹冷氣.gif

 

 

 

 

箭頭下.gif  

“深信業果【五】“〜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