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卷六
中士道 思惟苦諦
【一】
北 08 秋070班
陳長城 消文
第154頁1行〜第155頁7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0年年8月3日************************************************** ** ******** *
【課文】:(15401~15402)
希求解脫方便分二:
一、由於苦集門中思惟,
二、由於十二緣起思惟。
初中分二:
一、思惟苦諦生死過患,
二、思惟集諦流轉次第。
初中分二:
一、顯示四諦先說苦諦之意趣,正修苦諦。
今初
【消文】:幫助發起希望解脫的心,有兩種方法:
一是由思惟苦諦和集諦的內容;
二是思惟十二緣起的道理。
在第一類的方法中,分為思惟苦諦生死過患,以及思惟集諦流轉次第兩方面來說明。
在第一方面,再分為顯示四諦先說苦諦的意趣,和正修苦諦兩者闡述。
首先介紹顯示四諦先說苦諦的意趣。
【課文】:(15401~15507)
集諦為因,苦諦是彼之果,故集是先,果應是後。何故世尊不順彼義之次第而作是說,諸苾芻此是苦聖諦,此是集聖諦耶。大師於此違因果次第而宣說者,以有至大修持扼要,故無過失。此復云何,為諸所化,若於生死自先未發無倒希求解脫之心,根本斷絕,彼於解脫云何能導,以諸所化無明闇覆,於諸苦性生死圓滿,執為安樂,顛倒所誑。如四百論云:「此大苦海中,悉無諸邊岸,愚人沉此中,云何不生畏。」先須為說此實是苦,非有安樂,說多苦相令起厭離,是故於初先說苦諦。此後自見墮於苦海,則於苦海欲求脫離,便見其苦必須滅除。此復了知,未止其因苦終不滅,便念其因復為何等,由此始能了知集諦,是故集諦於苦後說。次知生死眾苦,皆由有漏業生,其業復由煩惱發起,煩惱根本是為我執,便知集諦。若見我執亦能止滅,誓願現證滅苦之滅,故於集後宣說滅諦。若爾開示苦諦之後,即於解脫發生希求,苦諦之後應說滅諦。答云無過,爾時雖有欲解脫心,欣得寂滅眾苦之滅,然猶未明眾苦之因,未見其因定能遮止,故於解脫,不能定執為所應得,定當證滅。如是若執定當證滅,定當解脫,便念何為趣解脫道,趣向道諦,是故道諦最後宣說。如是亦如相續本母云:「如病應知斷病因,當得樂住應依藥,苦因彼滅如是道,應知應斷應證修。」如是四諦,大小乘中皆數宣說,是為善逝總攝生死流轉,生死還滅諸扼要處。故修解脫極為切要,亦是修行大嗢柁南,故須如是次第引導學者。若未真實思惟苦諦,厭捨生死,則求解脫亦唯虛言,隨其所作悉成集諦。若未思集,善知惑業生死根本,猶如射箭未見鵠的,是即斷截正道扼要,遂於非脫三有之道妄執為是,勞而無果。若未能知應斷之苦集,則亦不明靜苦之解脫,故欲求解脫,亦唯增上慢耳。
集諦為因,苦諦是彼之果,故集是先,果應是後。何故世尊不順彼義之次第而作是說,諸苾芻此是苦聖諦,此是集聖諦耶。
【消文】:佛在宣說四諦的時候,為什麼先說苦諦,後說集諦?由於集諦是苦的因,眾生因為有煩惱,才會造業,造了業,才會感受苦果;所以集諦是因,苦諦是果;集諦在先,苦諦在後。佛為什麼不順著這個因果、先後的次第,來介紹四聖諦,而這樣宣說:諸位比丘!三界的有情世間是苦聖諦,煩惱、業力是集聖諦,……。
大師於此違因果次第而宣說者,以有至大修持扼要,故無過失。
【消文】:佛違反因果次第而宣說四聖諦,是因為這樣的次第,乃修習四聖諦最大的方便,最能契合四聖諦的要義,所以並沒有任何的過失。
此復云何,為諸所化,若於生死自先未發無倒希求解脫之心,根本斷絕,彼於解脫云何能導,以諸所化無明闇覆,於諸苦性生死圓滿,執為安樂,顛倒所誑。
【消文】:因為,想要度化眾生的修行人,如果自己對生死都還沒有發起希求解脫的心,又怎能引導眾生發起希求解脫的心?如果自己還被無明愚癡所蓋覆,對於世間的種種圓滿,仍然倒執為樂,被它欺誑,不知三界中只有苦性的話,又怎能引導眾生,離開無明的黑暗,不再被世間所欺誑,不再執苦為樂?
如四百論云:「此大苦海中,悉無諸邊岸,愚人沉此中,云何不生畏。」先須為說此實是苦,非有安樂,說多苦相令起厭離,是故於初先說苦諦。
【消文】:如四百論中說:「這個三界的苦海,渺茫沒有邊際,愚癡的眾生,沉沒在其中,卻沒有絲毫的怖畏。」因此,必須對這些愚癡的眾生,說明三界輪迴中,只有苦,沒有真正的安樂,以令生起厭離三界的心,所以才會在四聖諦當中,先說苦諦。
此後自見墮於苦海,則於苦海欲求脫離,便見其苦必須滅除。此復了知,未止其因苦終不滅,便念其因復為何等,由此始能了知集諦,是故集諦於苦後說。
【消文】:在思惟了三界種種的苦相之後,覺察自己正墮在這無邊的苦海當中,因此希望能從這三界的苦海中脫離,也只有真正出離三界,才能畢竟除苦。但是,這苦因是如何產生的呢?是因為煩惱造業,才生出苦果,若是這苦因不除,是不可能不生出三界的苦果來的,所以進一步就應該了解,什麼是煩惱的內容,這就是為什麼集諦必須在苦諦之後才宣說的理由。
次知生死眾苦,皆由有漏業生,其業復由煩惱發起,煩惱根本是為我執,便知集諦。若見我執亦能止滅,誓願現證滅苦之滅,故於集後宣說滅諦。
【消文】:由於了知三界生死中所有的苦,都是業報來的,業又因為煩惱才造的,而煩惱的根本是我執,這是集諦當中所說的內容。除非斷除我執,才能不生煩惱,沒有煩惱,就不會造業而領受苦果。所以,希望能在這一世,去除我執,現證涅槃,徹底地滅苦,因此佛在宣說集諦之後,接著宣說滅諦。
若爾開示苦諦之後,即於解脫發生希求,苦諦之後應說滅諦。答云無過,爾時雖有欲解脫心,欣得寂滅眾苦之滅,然猶未明眾苦之因,未見其因定能遮止,故於解脫,不能定執為所應得,定當證滅。
【消文】:在開示了苦諦之後,就發起了希求解脫的心,所以在宣說苦諦之後,就應該直接說滅諦,這樣不是更能快速地證滅了嗎?回答是:佛說的次第,並沒有任何的過失。在了知苦諦的內容之後,雖然生起了欲滅眾苦、希求解脫的心,但是對於生苦的原因,並不能充分明瞭。若是不知道生苦的原因,又如何斷苦呢?無法斷苦,就沒有所謂的涅槃可證,更沒有所謂的解脫了。
如是若執定當證滅,定當解脫,便念何為趣解脫道,趣向道諦,是故道諦最後宣說。
【消文】:所以,應當先知道生苦的原因,才確定能斷苦證滅,達到解脫,確定能證得涅槃,才進一步尋求證得涅槃的方法,因此道諦最後宣說。
如是亦如相續本母云:「如病應知斷病因,當得樂住應依藥,苦因彼滅如是道,應知應斷應證修。」
【消文】:這樣的道理,在相續本母中也同樣的宣說:「就像生病時,應該先知道病因,要想病癒就必須依病情來服藥。同樣的,想要知道苦、苦因、滅苦,和滅苦的方法,就應該知道三界只有苦的苦諦,應斷煩惱的集諦,應證涅槃的滅諦,和證得滅諦的修法——道諦。」
如是四諦,大小乘中皆數宣說,是為善逝總攝生死流轉,生死還滅諸扼要處。故修解脫極為切要,亦是修行大嗢柁南,故須如是次第引導學者。
【消文】:四諦的內容,在大小乘中,佛都經常宣說,由於它總攝了生死流轉的原因,和生死還滅的方法,所以是修習解脫道最重要的內容,也是修行的總綱,因此,必須依這樣的次第來引導學者。
若未真實思惟苦諦,厭捨生死,則求解脫亦唯虛言,隨其所作悉成集諦。若未思集,善知惑業生死根本,猶如射箭未見鵠的,是即斷截正道扼要,遂於非脫三有之道妄執為是,勞而無果。若未能知應斷之苦集,則亦不明靜苦之解脫,故欲求解脫,亦唯增上慢耳。
【消文】:如果沒有真實思惟苦諦,厭離生死,而說想求得解脫,都只是空話,終其一生所做的都成為輪迴之因的集諦。若是沒有思惟集諦的內容,知道生煩惱造業的根本原因在我執,就好像射箭的人,沒有看見目標一樣。因此,不能朝著斷我執這個目標的修行,就等於是截斷了解脫的正道。如果再妄執其他無法解脫的方法以為究竟,是徒勞而無果。所以,未能了知解脫道應斷的是苦、集二諦,就不可能明瞭斷苦的寂滅、和寂滅的方法了,說要解脫,也只是增上慢而已。
以上說明修習解脫道,必須依四諦的內容,而四諦的內容,又以苦諦為首先思惟的項目,所以接下來介紹苦諦的種類。
“思惟苦諦”篇【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