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卷一
【一】
北 08 秋070班
陳長城 消文
第041頁8行〜第043頁9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1年4月2日****************************************************
【課文】:(04108~04109)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初中分二:一、正修時應如何,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初中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完結。 今初
【消文】:有關親近善知識,是修道的根本。
第一部份,「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已經講完了,
第二部分,是「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分二:
一是:正明修法,
二是: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正明修法當中,又分為正修時應如何、未修中間應如何兩個部分。
正修時應如何,再分為①加行、②正行、③完結三項。
首先介紹加行的部分。
【課文】:(04110~04203)
初加行法有六,乃是金洲大師傳記,謂善灑掃所住處所,莊嚴安布身語意像。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次如聲聞地中所說:「從昏睡蓋,淨治心時,須為經行。除此從餘,貪欲等蓋,淨治心時,應於床座,或小座等,結跏趺坐。」故於安樂臥具,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隨宜威儀。既安住已,歸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和合。於前虛空明現觀想,廣大行派,及深見派,傳承諸師。復有無量諸佛菩薩,聲聞獨覺,及護法之眾為資糧田。又自相續中,若無能生道之順緣,積集資糧,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亦難生起。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攝盡集淨諸扼要處。
初加行法有六,乃是金洲大師傳記,
【消文】:首先的六加行法,是金洲大師所傳。
謂善灑掃所住處所,
【消文】:六加行法,第一是將住處或佛堂打掃乾淨。就是先佈置一個清淨的地方,準備正式起修。
莊嚴安布身語意像。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
【消文】:六加行法,第二是安置莊嚴的三寶像。身語意像,就是佛、法、僧三寶。分別指佛像、經典、善知識像。佛像放置在佛堂的中央,經典置於佛像的右方,善知識像、或舍利塔、鈴杵等,放在佛像的左方。這裡的左右方,是和佛像同一個方向來說的。
有了莊嚴的三寶像後,再於三寶像前獻上八種供養,這八供的排列,是面對佛像由左至右:水、水、花、香、燈、塗、果、樂。
第一杯水,是供養給佛的飲用水。供養的功德,是可以得到佛法智慧的甘露。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解除乾渴之苦,享有清淨的智慧法露。
第二杯水,是供養給佛的沐浴水,洗濯佛足用。供養的功德,是藉此洗濯的水,以清淨我們眾生身、語、意的染污。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清淨身、語、意三業,並消除所有修行的障礙。
第三是花,用來莊嚴佛的壇城。供花可以去除眼根對美色的貪執。它的功德是可使相貌端嚴,並能清淨住處。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並且身心常居淨土中。
第四是香,供香可以去除鼻根對嗅香的貪執。它的功德,是可以清除持戒的障礙、增長持戒的功德,並彌補破戒的缺失。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持戒清淨。
第五是燈,供燈的功德,是可以破除無明的黑暗,開顯內在的智慧光明。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開顯光明,具足佛般的智慧。
第六是塗香,供塗香可以去除對身體的貪執。它的功德,是可以清除身體的障礙,使五官、四肢健全。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身無殘障,諸根具足。
第七是果,供養食物可以去除舌根對美味的貪執。它的功德,是可以得到禪修時的喜悅。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以禪悅為食,並且法喜充滿。
第八是樂,供養音樂可以去除耳根對美好音聲的貪執。它的功德,是能夠聽聞法音。供養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有機會聽聞佛法,並願法音常鳴,法輪常轉。
三寶像及八供物的來源,必須是清淨的。不是以諂曲、欺騙、不正當的方式所獲得。供養時如果能夠具足三清淨、三無量的條件,就會積聚真實的功德。三清淨,是指供養的對象、自己的心,以及供養物這三者都要清淨。這裡所供養的對象,是有助眾生解脫輪迴之苦的三寶,當然是清淨的。自心的清淨,是指供養時毫不吝惜,並且是為了所有眾生,希望他們都能離苦得樂,以此動機、發心而獻供。供養物的來源,必須不是以偷、騙、搶或不善動機,以及違法等手段所獲得的財物。三無量,是指供養的對象無量、自心的無量,以及供養物的無量。供養的是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所以對象是無量的。供養時的心,是為了無量無邊的眾生而獻供,所以自心是無量的。供養時,觀想無量無邊的供養物充滿虛空,所以供養物是無量的。
次如聲聞地中所說:「從昏睡蓋,淨治心時,須為經行。除此從餘,貪欲等蓋,淨治心時,應於床座,或小座等,結跏趺坐。」故於安樂臥具,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隨宜威儀。
【消文】:六加行法,第三是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應該如聲聞地中所說的:「開始修行時,如果昏沈睡眠蓋起來的話,就要經行,絕對不能坐在那邊打瞌睡,以免養成壞的習慣,以後一上座就落入昏沈中。經行,有快步經行和慢步經行,就是起來走一走,或者用冷水洗臉,等去除這個昏沈蓋以後,再開始經行。除了昏睡蓋以外,其餘的四蓋(貪蓋、瞋恚蓋、掉舉惡作蓋、疑蓋),用盤腿打坐修對治的方法去除。」就是坐在蒲團或者坐具上,以七支坐法,修種種對治的方法。跏趺坐,是腿雙盤,沒有辦法雙盤的話,用半跏趺坐,就是單盤,也可以用散盤,隨自己舒服的情況而定。五蓋,是修禪定時,障礙不能得定的五種蓋覆。有關對治五蓋的法門,一般是以修不淨觀來對治貪欲蓋;修慈心觀來對治瞋恚蓋;修經行或觀日月光明等相來對治昏沈睡眠蓋;修數息法來對治掉舉惡作蓋;修因緣觀來對治疑蓋。
既安住已,歸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和合。於前虛空明現觀想,廣大行派,及深見派,傳承諸師。復有無量諸佛菩薩,聲聞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
【消文】:六加行法,第四是修歸依、發心。身體盤腿坐好了以後,修歸依和發菩提心。顯教是修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這個三歸依,密教則再加上歸依上師為四歸依。為了令自身的身、口、意,能與三寶相應,所以在自己面前的虛空中觀想歸依境,作為歸依和發心的對象。這個歸依境的內容,可依照自身所修的傳承來決定。本論的傳承為廣行及深見派的結合,因此觀想宗喀巴大師在中間,右邊是彌勒及廣行派的諸位菩薩圍繞,左邊是文殊及深見派的諸位菩薩圍繞。周圍還有無量的諸佛菩薩、聲聞、獨覺、以及護法等眾圍繞。先唸三歸依或四歸依文以後,加唸大乘的不共歸依:「諸佛正法賢聖僧,直至菩提永歸依,我以所修諸善根,為利有情願成佛。」發心,就是發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慈無量心,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具足樂及樂因;悲無量心,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皆離苦及苦因;喜無量心,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皆得無苦的究竟涅槃樂;捨無量心,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離冤親憎愛入於平等捨心。
又自相續中,若無能生道之順緣,積集資糧,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亦難生起。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攝盡集淨諸扼要處。
【消文】:六加行法,第五是修七支供養,目的在於淨除業障、積聚資糧。為了要使我們的身心,能夠持續安住在清淨中,如果沒有積集資糧,以增長修道的順緣,和淨治業障,以去除障道的逆緣,即使是勵力的修止、修觀,定慧也很難生起,所以應該修習七支供養,以調治身心,因為它攝盡了一切積集資糧和淨除業障的要點。
【課文】:(04204~04206)
其禮敬支中,三門總禮者,謂所有等一頌。非緣一方世界及一時之佛,應緣十方過去當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佛,以至誠心,三業敬禮,非隨他轉。智軍阿闍黎釋中云:「此復若僅頂禮一佛,所有福德,且無限量,何況緣禮爾許諸佛。」
其禮敬支中,
【消文】:七支供養中的第一支,是禮敬支,等於十大願王中的禮敬諸佛和稱讚如來。
三門總禮者,謂所有等一頌。非緣一方世界及一時之佛,應緣十方過去當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佛,以至誠心,三業敬禮,非隨他轉。
【消文】:以身語意三門的總禮敬來說,在普賢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的偈頌當中,是這麼說的:「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徧禮盡無餘。」從這段頌文當中,我們知道禮敬的對象,不是緣一方世界,也不是緣一時之佛,而是普緣十方,以及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所有一切諸佛,以至誠的心,最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來修禮敬,不隨外境或煩惱轉。
智軍阿闍黎釋中云:「此復若僅頂禮一佛,所有福德,且無限量,何況緣禮爾許諸佛。」
【消文】:智軍阿闍黎釋中說:「如果僅是頂禮一佛,所得的福德已經是無可限量,更何況是頂禮十方三世無量的諸佛。」
【課文】:(04207~04210)
三門別禮中身禮敬者:「普賢行願」等一頌。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以意攀緣,如現前境。變化自身等諸佛剎,極微塵數,而申敬禮。此復是於諸境,所有普賢妙行,發淨信力,由此信力,發起禮敬,一身頂禮其福尚大,況以爾許身業禮敬,其福尤大,智軍阿闍黎所釋也。
三門別禮中身禮敬者:「普賢行願」等一頌。
【消文】:以身語意三門,行分別禮敬當中,關於身禮敬,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徧禮剎塵佛。」意思是說:「由於普賢菩薩的大行、大願、大威神力,使自己普現於一切如來前,以完成禮敬諸佛的心願;同時也將自身化現為無量身,每一位佛前,都有一個自身行禮敬,如此無量無邊的自身,同時禮敬無量無邊的佛。
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以意攀緣,如現前境。變化自身等諸佛剎,極微塵數,而申敬禮。
【消文】:就是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用心觀想出來,就像現在眼前。同時也將自身變化為等同諸佛的數量,這個數量就是把一切佛土,都碎為微塵,每一微塵代表一佛,面對如此無量無邊的佛,而修敬禮。
此復是於諸境,所有普賢妙行,發淨信力,由此信力,發起禮敬,一身頂禮其福尚大,況以爾許身業禮敬,其福尤大,智軍阿闍黎所釋也。
【消文】:而且這些觀想出來的境界,是藉由普賢菩薩的大行、大願、大威神力,所產生出來的淨信力,再由此淨信力,發起禮敬。能以此淨信力,以一身頂禮一佛,福德已經很大了,何況是以無量身,來頂禮無量的佛,所獲得的福德就更大了,這是智軍阿闍黎所作的解釋。
【課文】:(04211~04212)
意敬禮者:「於一塵中」等一頌。謂於一一微塵之上,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中,應發勝解,隨念諸佛,所有功德。
意敬禮者:「於一塵中」等一頌。
【消文】:以身語意三門分別禮敬當中,關於意敬禮,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在每一粒微塵之中,都有如微塵數般的無量諸佛,各各處在無量的菩薩眷屬會中;在這無窮盡的法界,也如這無量無盡的微塵數一般,深信每一粒微塵當中,都充滿了諸佛。
謂於一一微塵之上,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中,應發勝解,隨念諸佛,所有功德。
【消文】:就是在每一粒微塵之上,都有如微塵數般多的諸佛,安住在菩薩眷屬的圍繞當中,應當發起淨信心,隨念諸佛所有的功德。包括如何生起菩提心;如何修積集資糧、淨除業障;如何圓滿證得菩提;成佛如何轉法輪等功德,心生歡喜,如實讚歎。
【課文】:(04213~04302)
語敬禮者:「各以一切」等一頌。謂於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讚之。此中音者,即是讚辭,其支分者,謂因即是舌根,(此與漢文稍有出入。)海者是繁多辭。
語敬禮者:「各以一切」等一頌。
【消文】:以身語意三門分別禮敬當中,關於語敬禮,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我各以超出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每一舌根,各出無盡的音聲海,每一音聲,在普出無盡的妙言辭;如此盡於未來一切劫的時間,來讚歎諸佛甚深的功德海。
謂於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讚之。此中音者,即是讚辭,其支分者,謂因即是舌根,(此與漢文稍有出入。)海者是繁多辭。
【消文】:由於諸佛的功德勝譽,無量無邊、不可窮盡,所以必須化現無量身,每一身有無量個頭,每一個頭,有無量的舌根,每一個舌根再以微妙的音聲、言辭,來稱讚如來。這其中的「音」字,是形容稱讚的言辭,由於是舌根的緣故(這和漢文稍有出入)。「海」,是形容繁多的用辭。
【課文】:(04303~04309)
供養支中,有上供者:「以諸最勝」等兩頌。最勝華者,謂人天等處,所有眾多希有散華,鬘謂配貫種種妙華。此二種中,皆有一切,或實或假。伎樂者,謂諸樂具若弦若吹,若打若擊。塗香者,謂妙香泥。勝傘蓋者,謂諸傘中諸勝妙者。燈燭者,謂香油等氣香光明,及摩尼寶有光明者。燒香者,謂配眾香,或唯一種所燒然香。勝衣服者,謂一切衣中最勝妙者。最勝香者,謂妙香水供為飲水,以氛馥香徧三千界所熏水等。末香者,謂妙香末可撒可燒,或積為堆,或畫壇場,支配顏色形量高廣等妙高峰。聚者加於前文一切之後,有眾多義及莊飾義並種種義。
供養支中,有上供者:「以諸最勝」等兩頌。
【消文】:七支供養的第二支,是供養支。分上供與無上供兩種。上供,是屬於世間的供養,在普賢十大願王中,有兩個偈頌,是有關上供的:「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最勝華者,謂人天等處,所有眾多希有散華,鬘謂配貫種種妙華。此二種中,皆有一切,或實或假。
【消文】:頌中最勝華者,就是供養人間、天上,各種上妙稀有的奇花。鬘,是指花鬘,用種種上妙花朵串成的花環,可配帶在頸上或身上。這兩類的花,可用真實的花朵供養,或者用觀想各種殊勝奇妙的花來獻供也可。
伎樂者,謂諸樂具若弦若吹,若打若擊。
【消文】:伎樂者,是指音樂的供養。無論是以管弦吹奏,還是用打擊所發出的音樂,都可以拿來供養。
塗香者,謂妙香泥。
【消文】:塗香者,是香物和水調和後,用以塗在佛的身上或腳上,以表示恭敬。
傘蓋者,謂諸傘中諸勝妙者。
【消文】:傘蓋者,是供在佛面前或頂上的寶蓋,是所有傘蓋中最勝妙的。
燈燭者,謂香油等氣香光明,及摩尼寶有光明者。
【消文】:燈燭者,是由香油等點燃,而發出的光明;或者是摩尼寶珠、夜明珠、日、月、鏡子等能發光的,都可以拿來供養。
燒香者,謂配眾香,或唯一種所燒然者。
【消文】:燒香者,是由多種香和合而成,或者純粹只用一種香,所製成的線香和盤香,用來點燃供養佛。
勝衣服者,謂一切衣中最勝妙者。
【消文】:勝衣服者,是用寶石或者花朵所製成的衣服,也有用如意樹的纖維所織成的衣服,是一切衣中最勝妙的。
最勝香者,謂妙香水供為飲水,以氛馥香徧三千世界所熏水等。
【消文】:最勝香者,是最殊勝的香水,這個作為飲水用的妙香水,香氣能徧滿三千大千世界。
末香者,謂妙香末可撒可燒,或積為堆,或畫壇場,支配顏色形量高廣等妙高峯。
【消文】:末香者,是香粉末,可以用來灑在佛身上表示崇敬;也可以用來燃燒供佛;或者是用堆積的方式,作成壇城;或者配上各種的顏色,形量高廣就如同須彌山一般(須彌山,是諸山之王,全山總高為八萬由旬。須彌,梵語音譯,意譯是妙高的意思)。
聚者加於前文一切之後,有眾多義及莊飾義並種種義。
【消文】:「聚」字,可以加在前文的每一個供養物之後,如最勝華聚,鬘聚,伎樂聚……,有「眾多」的意義,以及「莊飾」的意義,並且也有「種種」的意義。
“修習軌理 ”篇【二】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