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ˋˋ

 

 

                           卷九 

 

 

上士道    菩提心次第

 

          054(寫字.gif

 

                         【九】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2282行〜第23013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0年124****************************************************

【自他交換的教授】2

【課文】(22802~22809)

 又施彼已即應利彼,不應於彼而行邪行,故於身等應當滅除自利之心。如云:「意汝定應知,自為他自在,除利諸有情,汝今莫想餘。他自在眼等,不應作自利,眼等於利他,不應作邪行。」若見身等棄捨利他攀緣自利,或身語意而反於他作損害緣,應作是念而正遮止,此於往昔,亦曾令受無邊眾苦,現今若於相似利益而生錯誤,隨彼轉者當生大苦。如云:「汝昔傷害我,已往可不諫,我見汝何逃,應摧汝憍慢。今汝應棄捨,思我有自利,我於餘賣汝,莫厭應盡力。放逸不將汝,惠施諸有情,汝則定將我,授與諸獄卒。如是汝長時,捨我令久苦,今念諸怨恨,摧汝自利心。」如是數思愛他勝利,當由至心發生勇悍,棄他之心未生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續,於他令發可愛可樂可意之相。

 

  又施彼已即應利彼,不應於彼而行邪行,故於身等應當滅除自利之心。

【消文】:既然一切都布施給眾生了,就應該利益他們,不要再對他們做殺、盜、婬等邪行,對於自己的內身、外財,也應當徹底滅除自利的心。

 

 

  如云:「意汝定應知,自為他自在,除利諸有情,汝今莫想餘。他自在眼等,不應作自利,眼等於利他,不應作邪行。」

【消文】:正如中所說:「你心裡應當很清楚知道,只為他人著想,除了利益一切有情之外,其他就沒有什麼好考慮的。對於他人所受用的眼等境界,不應作自利想,對於自己所受用的眼等境界,則完全用於利他,不應作任何的邪行。」

 

 

  若身等棄捨利他攀緣自利,或身語意而反於他作損害緣,應作是念而正遮止,此於往昔,亦曾令受無邊眾苦,現今若於相似利益而生錯誤,隨彼轉者當生大苦。

【消文】:一旦見到自己的身正在做棄捨利他、攀緣自利的事;或者自己正用身、語、意,在傷害眾生的時候,應當馬上制止,並且這樣思惟:過去就是因為我愛執,才造下種種罪業,受無邊的眾苦,如今又要為自己的利益打算,而生錯誤的決定,這樣隨我愛執轉的結果,又會產生無量的大苦。

 

 

  如云:「汝昔傷害我,已往可不諫,我見汝何逃,應摧汝憍慢。今汝應棄捨,思我有自利,我於餘賣汝,莫厭應盡力。放逸不將汝,惠施諸有情,汝則定將我,授與諸獄卒。如是汝長時,捨我令久苦,今念諸怨恨,摧汝自利心。」

【消文】:正如中所說:「你(指我愛執)過去曾傷害我,既然已經過去了,我可以不再追究你的過失,但現在我要摧伏你的憍慢,看你能逃往何處?你應當棄捨以為「執我」有利益可圖的想法,而轉為「執他」(他愛執),這樣才有真實的利益可言,你應該盡力這樣做,千萬不要生起厭倦的心。如果我還是像過去一樣放逸自己,不把你惠施給一切有情的話,你遲早會把我交給獄卒,長時受盡地獄的苦,所以我現在就要把你當作我最怨恨的敵人,好好摧破你自利的心。」

 

 

  如是數思愛他勝利,當由至心發生勇悍,棄他之心未生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續,於他令發可愛可樂可意之相

【消文】:就像這樣數數思惟愛他的殊勝利益,至誠地發起勇悍利他的心,一定要做到:棄捨他人的心未生起時,不讓它生起;已生起時,不讓它相續,對於一切有情,也務必做到猶如愛子般地生起悅意可愛之情。

 

 

 

 

【課文】(22810~23001)

 如昔於自愛樂執著,今於他所應令發起愛執之心,如云:「應執餘如我。」能發如是愛執有情,其因謂當念彼恩德,或見於自所作饒益。此復猶如見諸沃田善植種子,能結眾多上妙果實便極珍愛。如是若於有情福田植施等種,亦能出現時究竟一切利樂。若獲定解,亦起愛執,故於是等應當思惟。入行論云:「有情與諸佛,同能生佛法,如其敬信佛,何不敬有情。」此如令諸有情歡喜頌說,若殺有情則能引其墮三惡趣,若救其殺能引善趣復得長壽,若於有情不與而取及施資財,發瞋恚心及修慈悲,亦能引生善趣惡趣。特緣有情乃得發心,為利有情始修諸行,是故成佛亦須有情,要依有情施等乃滿,當審思惟。釋菩提心論云:「世間善惡趣,其愛非愛果,皆由於有情,作利損而生,若無上佛位,且依有情得。人天諸資財,梵釋及猛利,護世所受用,於此三趣中,無非利有情,所引此何奇。地獄鬼畜中,有情之所受,苦事非一種,從損有情起,飢渴互打擊,及侵害等苦,難遮無窮盡,皆損有情果。」諸聲聞等果報下劣,是由未能廣行利他,諸佛獲得究竟果位,是由廣利有情而生,應思此理,不應剎那貪著自利。即前論云:「於有情離貪,如毒應棄捨,諸聲聞離貪,豈非下菩提,由不棄有情,佛證大菩提。若知生如是,利非利諸果,則於剎那頃,豈有貪自利。」是則專住利他及菩提果,亦見是從菩提心苗之所出生,此心根本見為大悲。故諸佛子愛樂修習,若多修習令其堅固,則能任運趣極難行諸廣大行。即前論云:「悲堅為根本,菩提心苗生,專利他覺果,諸佛子應修。若修令堅固,諸怖他苦者,能捨靜慮樂,而趣入無間,此奇此應讚,此為勝士法。」今於此義,亦應用諸先賢言論而發定解,如覺(口窩)云:「不知修慈悲之菩薩,唯藏人能知。」

 

  如昔於自愛樂執著,今於他所應令發起愛執之心,如云:「應執餘如我。」

【消文】:就像過去愛執自己一樣,現在發起愛執他人的心,儘量做到中所說的:「應當愛執他人,就像愛執自己一樣。」

 

 

  能發如是愛執有情,其因謂當念彼恩德,或見於自所作饒益。

【消文】:如何能發起愛執一切有情的心?最主要是經常憶念一切有情對自己的恩德,還有見到有情對自己所做的種種饒益的事。

 

 

  此復猶如見諸沃田善植種子,能結眾多上妙果實便極珍愛。如是若於有情福田植施等種,亦能出現時究竟一切利樂。若獲定解,亦起愛執,故於是等應當思惟。

【消文】:如果見到肥沃的田地,種下優良的種子,結出很多上妙的果實,便會非常珍愛。同樣的,如果在一切有情的福田當中,種下布施等善根的種子,也能出生眼前和究竟一切利樂的上妙果實。若是有這樣決定的勝解,就能生起愛執他人的心,因此,對於這些內容,應當多多的思惟。

 

 

  入行論云:「有情與諸佛,同能生佛法,如其敬信佛,何不敬有情。」

【消文】:入行論中說:「有情和諸佛,同樣能讓我們成佛,我們能敬信佛,為什麼不能恭敬有情呢?」

 

 

  此如令諸有情歡喜頌說,若殺有情則能引其墮三惡趣,若救其殺能引善趣復得長壽,若於有情不與而取及施資財,發瞋恚心及修慈悲,亦能引生善趣惡趣。特緣有情乃得發心,為利有情始修諸行,是故成佛亦須有情,要依有情施等乃滿,當審思惟。

【消文】:我們為什麼不讓有情歡喜、歌頌、稱說呢?若是殺害有情,就會墮三惡趣。若是救護他們,不但能引生善趣,還能得長壽的果報。同樣的,我們如果對有情做出偷盜、邪婬、或發瞋恚心等傷害的行為,就會引生惡趣;如果反過來,做一些布施、或修慈悲等善行,就能生在善趣。因此,一切的善惡果報,都是依對有情的造作而來。又譬如:我們要特別緣一切有情,才能發菩提心;我們也是為了要利益一切有情,才開始修種種菩薩行;而修菩薩行,也要依有情才能圓滿布施等波羅蜜;等十波羅蜜圓滿,就能成就佛道。所以,想要成佛,自始至終,都不能離開有情,也只有一切有情,能讓我們圓滿成佛,對這個成佛必須有情的道理,應當要審慎的思惟。

 

 

  釋菩提心論云:「世間善惡趣,其愛非愛果,皆由於有情,作利損而生,若無上佛位,且依有情得。人天諸資財,梵釋及猛利,護世所受用,於此三趣中,無非利有情,所引此何奇。地獄鬼畜中,有情之所受,苦事非一種,從損有情起,飢渴互打擊,及侵害等苦,難遮無窮盡,皆損有情果。」

【消文】:釋菩提心論中說:「世間的善惡趣,和所得的善惡果,都是依對有情所做的的利益和損害而來,就是最後成佛的果位,也要依有情才能獲得。一切人、天的資財,大梵天、帝釋天、四天王天所受用的境界,這些三善趣的果報,都是從利益有情而來;相對的,在地獄、餓鬼、畜生當中,所受的種種苦,也是從損害有情而起,譬如受長時飢渴、互相打鬥、侵害等無法避免、無窮盡的苦,都是損害有情的果報。」

 

 

  諸聲聞等果報下劣,是由未能廣行利他,諸佛獲得究竟果位,是由廣利有情而生,應思此理,不應剎那貪著自利。

【消文】:像聲聞等小乘,他們果報為什麼這麼下劣,就是因為不能廣行利他的事業;而諸佛為什麼能獲得究竟圓滿的果位,就是由於廣大利益一切有情而來,對於這其中的道理,應多加思惟,千萬不要生起剎那貪著自利的心。

 

 

  即前論云:「於有情離貪,如毒應棄捨,諸聲聞離貪,豈非下菩提,由不棄有情,佛證大菩提。若知生如是,利非利諸果,則於剎那頃,豈有貪自利。」

【消文】:就如前面入行論中所說:「對於一切有情,應該遠離貪愛的心,就像對待毒藥一樣必須把它棄捨,但是聲聞人能夠遠離貪愛,為什麼只證到下等菩提(正覺)呢?這是因為他們雖能遠離對有情的貪愛,卻在同時棄捨了有情。如果能夠不棄捨有情,就能像佛一樣證得大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我們若真能明白利益、和不利益有情,所得果報的差別,又怎麼會在剎那間,生起貪著自利的心?」

 

 

  是則專住利他及菩提果,亦見是從菩提心苗之所出生,此心根本見為大悲。故諸佛子愛樂修習,若多修習令其堅固,則能任運趣極難行諸廣大行。

【消文】:想要一心專注在利他和菩提果上,則必須先有菩提心,而菩提心的根本就是大悲。所以,一切的佛子都應該愛樂修習大悲心,若是能夠經常修習使它堅固,就能任運趣向極難行的廣大行了。

 

 

  即前論云:「悲堅為根本,菩提心苗生,專利他覺果,諸佛子應修。若修令堅固,諸怖他苦者,能捨靜慮樂,而趣入無間,此奇此應讚,此為勝士法。」

【消文】:正如前入行論中所說的:「堅固的大悲心,是生起菩提心的根本,有了菩提心,就能成就利他和菩提果,所以一切的佛子,都應當愛樂修習。如果能夠修習令它堅固,就能使原本害怕難忍、難行的菩薩行、而耽著在禪定之樂的學子,捨下他們的貪著,無間趣入利他的事業。像如此奇妙的勝士之法,是應該被稱揚讚歎的。」

 

 

  今於此義,亦應用諸先賢言論而發定解,如覺(口窩)云:「不知修慈悲之菩薩,唯藏人能知。」

【消文】:關於這其中的道理,也可以舉一些先賢的言論,來幫助發起決定的勝解,譬如:有一次,阿底峽尊者到西藏,問大眾說:「菩提心怎麼發?」回答說:「依照儀軌念誦來發。」又問:「在沒有念誦之前,慈悲心如何修?」大眾都不能回答。於是阿底峽尊者就說:「不知道如何修菩提心的菩薩,只有藏人才有。」

 

 

 

【課文】(23002~23012)

 若爾當如何修,「須從最初次第學習。」朗日塘巴云:「霞婆瓦與我,有十八種人方便,一種馬方便。人方便者,謂發大菩提心,隨作何事,悉學利益有情。馬方便者,謂菩提心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不住,不使增長者為我愛執,故特於彼盡力違害,正對有情盡力利益。」大瑜伽師謂善知識敦巴云:「我有風息平等轉等,如此如此三摩地。」答云:「汝修縱能耳邊擊鼓不可破壞,若無慈悲及菩提心,猶當生於晝夜應悔之地。」此中意趣似說,當成能生無暇無色等處,異生之因。康?巴云:「我等於覺(口窩)有情顛倒行事,有情於我等亦當如是行。」立與未立大乘根本,入與未入大乘之分,一切皆是相值於此,故一切時應觀於此令心生起。若生者善,若未生者莫如是住,應常親近開示此法大善知識,常與如是修心伴侶共同居住,觀閱顯示此法經論,勤修此因積集資糧,淨此障礙。自能如是淨修其心,則定能下圓滿種子,誠非小事,理應歡喜。如大覺(口窩)云:「欲趣大乘門,覺心如日月,除暗息熱惱,勵劫亦令生。」

 

  若爾當如何修,「須從最初次第學習。」

【消文】:「那麼,應當如何修習慈悲心呢?」大眾請尊者開示。阿底峽尊者說:「必須從最初的次第開始學習。」這句話的意思,是包括了所有的菩提道,就是從下士道、中士道,一直到上士道修菩提心為止的所有次第。

 

 

  朗日塘巴云:「霞婆瓦與我,有十八種人方便,一種馬方便。人方便者,謂發大菩提心,隨作何事,悉學利益有情。馬方便者,謂菩提心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不住,不使增長者為我愛執,故特於彼盡力違害,正對有情盡力利益。」

【消文】:朗日塘巴(和霞婆瓦同為博?瓦的弟子,又是霞婆瓦的老師)說:「霞婆瓦和我,有十八種人方便、一種馬方便。什麼是人方便呢?是在發大菩提心之後,不論做什麼事,都會學習去利益有情。(十八,是多數的稱呼,屬於西藏的一種方言。)什麼是馬方便呢?是指菩提心未生時令不生;已生時令不住、不增長。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我愛執的緣故。所以,應當盡力地去除我愛執,反過來去利益有情。」

 

 

  大瑜伽師謂善知識敦巴云:「我有風息平等轉等,如此如此三摩地。」

【消文】:大瑜伽師對善知識敦巴炫耀說:「我已經證到能風息平等轉……等三摩地。」

 

 

  答云:「汝修縱能耳邊擊鼓不可破壞,若無慈悲及菩提心,猶當生於晝夜應悔之地。」此中意趣似說,當成能生無暇無色等處,異生之因。

【消文】:敦巴尊者回答說:「縱使你能修到在耳邊敲鼓也不會破壞的禪定力,如果沒有慈悲和菩提心的話,將來還是會生在日夜都充滿悔恨的地方。」這句話的意思,似乎是說,甚深的禪定,是將來投生八無暇中無色界天等處,最主要的原因。

 

 

  康?巴云:「我等於覺(口窩)有情顛倒行事,有情於我等亦當如是行。

【消文】:康?巴尊者說:「我們如果對有情顛倒行事,有情對我們也會這麼做。」

 

 

  立與未立大乘根本,入與未入大乘之分,一切皆是相值於此,故一切時應觀於此令心生起。

【消文】:到底有沒有立下大乘的根本?有沒有進入大乘的行列?最主要的分別就在這裡,所以應當隨時觀察自己,一定要讓菩提心儘快生起。

 

 

  若生者善,若未生者莫如是住,應常親近開示此法大善知識,常與如是修心伴侶共同居住,觀閱顯示此法經論,勤修此因積集資糧,淨此障礙。自能如是淨修其心,則定能下圓滿種子,誠非小事,理應歡喜。

【消文】:如果能因此生起菩提心,那當然是最好的了,若是不能生起,也千萬不要就此停住。應常親近能開示此法的大善知識,儘量和修菩提心的法侶共住,並且多方參閱顯示此法的經論,以及勤修積集發心的資糧、和淨除發心的障礙。若能如此淨修我們的自心,一定能種下圓滿的菩提種子,這絕非是一件小事,所以應當很歡喜地依次第來修學。

 

 

  如大覺(口窩)云:「欲趣大乘門,覺心如日月,除暗息熱惱,勵劫亦令生。」

【消文】:正如阿底峽尊者所說的:「想要趣入大乘之門,所發的大菩提心,就要像日、月一樣,能除去黑暗和熱惱。所以,就算要經過歷劫修行,也一定要讓它生起。」

 

 

 

【課文】(23013~23013)

 第三此心發起之量。如前已說,應當了知。

 

  第三此心發起之量。如前已說,應當了知。

【消文】:如何發起菩提心的方法,第三部分是說明,菩提心所生起的量,到何時才算圓滿?正如前面所說:「如果對一切的有情,都能任運自然地生起悲心,就是大悲心圓滿的時候」,現在菩提心所生起的量,也是同樣的道理:「對一切有情,都能任運自然地生起菩提心,就是菩提心圓滿的時候。」

 

 

 

 

056(吹冷氣.gif

 

“菩提心次第”篇完畢 

箭頭下.gif     

 

  “儀軌受法”篇【一】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