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卷六 

 

 

中士道    思惟苦諦

 

          054(寫字.gif

 

                         【六】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16713行〜第16912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0年811*****************************************************

           思惟別苦 

 

【課文】:(16713~16803)

第二思惟別苦有六,三惡趣苦已如前說。人苦者,謂飢渴寒熱,不可意觸,追求勞苦,復有生老病死等七,如前當知。又如資糧論云:「惡趣苦無餘,人中亦現有,苦逼等地獄,貧如琰魔世。此中旁生苦,強力於羸弱,制罰及損害,相續如暴流。有因貧乏起,餘從不足生,追求難忍苦,一切謀略殺。」四百論云:「勝者為意苦,庸流從身生,二苦日日中,能壞此世間。」

 

 

 

  第二思惟別苦有六,

【消文】:「正修苦諦」當中,分為「思惟生死總苦」,以及「思惟別苦」兩個部分。「思惟生死總苦」已經介紹完畢,接下來說明「思惟別苦」的內容。
  「思惟別苦」,就是分別思惟六道的苦。

 

 

  三惡趣苦已如前說。

【消文】:有關三惡趣苦,在「下士道」的部分,已經介紹過了。

 

 

  人苦者,謂飢渴寒熱,不可意觸,追求勞苦,復有生老病死等七,如前當知。

【消文】:人道的苦,有飢、渴、寒、熱等身苦,還有求不得等心苦,再加上生、老、病、死等苦,一共有七種苦。就是前面所介紹的八苦當中,除去五取蘊苦的部分。為什麼不把五取蘊苦也併入人道的苦當中呢?那是因為前七種苦,要依人身才有,所以歸在人道的苦中,而五取蘊苦,屬於三界都有,不單只是人道才有,因此不能只納入人道苦中。

 

 

  又如資糧論云:「惡趣苦無餘,人中亦現有,苦逼等地獄,貧如琰魔世。此中旁生苦,強力於羸弱,制罰及損害,相續如暴流。有因貧乏起,餘從不足生,追求難忍苦,一切謀略殺。」

【消文】:另外,資糧論中說:「至於三惡趣的苦,在人道中也有。有時為苦所逼時,就好像下了地獄一樣;也有時窮得像餓鬼道的鬼王一樣;那些強有力而欺負弱小的,或者遭受壓迫和損害的,就像畜生道中所受的苦一樣。人道中的苦,更是如暴流水一般,沒有剎那的停留。貧窮的人,縱然苦不堪言,富貴的人,卻因為不知滿足,而苦苦謀劃、經營,貪欲橫流,更是苦上加苦。」

 

 

  四百論云:「勝者為意苦,庸流從身生,二苦日日中,能壞此世間。」

【消文】:四百論中說:「優秀的人是勞其心,平庸之輩則是勞其身,不論是勞心、還是勞身,這兩種苦每一天都在摧殘我們的身心,這就是人道苦。」

 

 

 

【課文】:(16804~16807)

 非天苦者。如親友書云:「諸非天中意苦重,由其性瞋天德故,此等由其趣性障,具慧不能見聖諦。」此由不忍,嫉天富樂,令意熱惱,由此因緣,與天鬥諍,受割裂等傷身眾苦。此等雖具智慧,然由異熟障故,於彼身中不堪見諦。念住經說此為旁生,瑜伽師地論說為天趣。

 

 

 

  非天苦者。

【消文】:非天苦,是指阿修羅道的苦。

 

 

  如親友書云:「諸非天中意苦重,由其性瞋天德故,此等由其趣性障,具慧不能見聖諦。」

【消文】:非天的苦,如親友書中所說:「由於瞋心大,嫉妒心強,因此心常處於熱惱之中,雖然具有智慧,卻不能體證四聖諦,無法見道、開悟。」

 

 

  此由不忍,嫉天富樂,令意熱惱,由此因緣,與天鬥諍,受割裂等傷身眾苦。此等雖具智慧,然由異熟障故,於彼身中不堪見諦。

【消文】:非天因為嫉妒天人的富饒,心常處在熱惱當中,又因瞋心大,常與天人戰鬥,但多失敗,而遭受種種截身割裂的苦,因此愈發增長忿恚、羞惱等苦。由於長期處在這種身、心的憂苦中,所以雖然具有智慧,卻因為身、心果報的障礙,而不能體證四聖諦,也無法開悟、解脫。

 

 

  念住經說此為旁生,瑜伽師地論說為天趣。

【消文】:念住經當中,將非天歸在畜生道;在瑜伽師地論當中,把非天歸在天道。如此,六趣或六道,成了五趣或五道。非天的名稱由來,是因為阿修羅有天的福報,所以稱為天。但卻沒有天的功德,那是由於瞋心大、嫉妒心強的緣故,因此稱為非天。

 

 

 

【課文】:(16808)

 思惟天苦分二:

一、欲天三苦。

二、上二界粗重苦。 

今初

 【消文】:「思惟六道別苦」當中,最後是「思惟天道苦」。

            一)天道苦,分為欲界天的三苦;

            二)和色界、無色界天的行苦。
  首先介紹欲界天的三種苦。

 

 

 

【課文】:(16809~16906)

 初死墮苦中有二,死歿苦者,如云:「諸天趣樂雖極大,然其死苦大於彼,如是思已諸智者,莫愛有盡天趣樂。」謂較昔受天欲生樂,將臨歿時,五死相現,所起痛苦,極重於彼。五死相者,即如彼云:「身色變為不可愛,不樂本座,華鬘萎,衣服垢染,身出汗,是於先時所不出。天趣報死五死相,起於住天界諸天,等同地上諸人中,傳報當死諸死相。」墮下處苦者,如云:「從天世間死歿已,設若全無少餘善,彼無自在往旁生,餓鬼地獄隨一處。」悚慄苦者,謂由有成就廣大福聚及上妙五欲天子生時,諸薄福天子,見已惶怖,由此因緣受大憂苦。斫裂殺害苦者,謂天與非天鬥諍之時,受斷支節破裂,其身及殺害苦,若斷其頭,即便殞歿,傷身斷節,續還如故。驅擯者,謂諸具足強力諸天,纔一發憤,諸劣天子,便被驅擯出其自宮。又如資糧論云:「所有受欲天,彼亦無樂心,遭欲貪熾然,內火而燒煮。若諸心散亂,彼豈有安樂,非於無散心,剎那能自在。散逸擾亂性,終不能寂滅,等同有薪火,徧受大風吹。」又云:「如病愈未久,食所不宜食。」

 

 

 

  初死墮苦中有二,

【消文】:第一種苦,是死歿苦、以及墮下處苦。

 

 

  死歿苦者,如云:「諸天趣樂雖極大,然其死苦大於彼,如是思已諸智者,莫愛有盡天趣樂。」謂較昔受天欲生樂,將臨歿時,五死相現,所起痛苦,極重於彼

【消文】:關於死歿苦,中說:「生在欲界天,每天享受著五欲之樂,這種快樂雖然很大,但是比起死亡時的痛苦,卻遠超過天樂。因此,有智慧的修行人,就不會想要死後生天享受福報了。」生在欲界天時縱然快樂,但是等到將面臨死亡,尤其是五衰相現所引起的痛苦,更比生前的快樂大上好幾倍。

 

 

  五死相者,即如彼云:「身色變為不可愛,不樂本座,華鬘(ㄇㄢˊ)萎,衣服垢染,身出汗,是於先時所不出。天趣報死五死相,起於住天界諸天,等同地上諸人中,傳報當死諸死相。」

【消文】:所謂五衰相現,正如中所說:「死亡前的七天開始,就有五種衰相出現,以預示將死亡以及墮落。首先,身色變得不可愛。就是身上的光逐漸退去。欲界天的天人都有身光,不論白天還是晚上,身上都能放光,因此他們的白晝和黑夜是以花的開合來分,而不是以日、月來分的。等到自己的身光慢慢減弱,就知道死期將至。第二,是不樂本座。這時氣命將絕,坐臥不安。第三,是花鬘萎。就是頭上的花冠開始凋萎。第四,是衣服開始染上塵垢。第五,是身體首次出汗發臭。當這五種衰相出現時,天人之間就會相互傳遞消息,就像人世間傳達死亡的消息一樣。這時,原來和他們共享天道之樂的天女,也因為厭惡這些衰相而遠遠地跑開,只留下他一人來面對死亡的悲痛。而這七天之長,相當於人間的七百年,也就是說他必須獨自度過最後漫長而孤寂的日子,沒有人能給予任何的援助或鼓勵,可見天人所受的壞苦相當的長,因此就顯得死苦更加強烈了。再加上他們大多能預見將來,見到自己來世必墮惡趣,更是悲從中來。

 

 

  墮下處苦者,如云:「從天世間死歿已,設若全無少餘善,彼無自在往旁生,餓鬼地獄隨一處。」

【消文】:因此,墮下處苦,如中說:「從天道死後,如果沒有一點善業留下,就一定會墮在地獄、畜生、餓鬼,這三惡道的任何一處。」這是由於善業所感的福報,已經在天道中享受完了,剩下的大多是惡業還沒有受報,所以在天道死後,大多墮在惡道當中,天人可以預見自己將墮惡趣,卻是一點也沒有辦法改變,所以才悲傷不已。

 

 

  悚慄苦者,謂由有成就廣大福聚及上妙五欲天子生時,諸薄福天子,見已惶怖,由此因緣受大憂苦。

【消文】:第二種苦,是恐懼、害怕的苦。諸天的福報,是由過去所積善業來的,善業多的福報就大,善業少的福報就小。這些福薄的天子,見到福大的上妙五欲天子出生時,都會產生驚惶、恐怖的心,而且畏懼受其凌逼,因而生起大憂苦。

 

 

  斫(ㄓㄨㄛˊ)裂殺害苦者,為天與非天鬥諍之時,受斷支節破裂,其身及殺害苦,若斷其頭,即便殞歿,傷身斷節,續還如故。

【消文】:第三種苦,是砍截、破裂、殘害,以及驅擯的苦。在天與非天戰鬥的時候,經常受到斷截四肢、身體破裂、以及殺害等苦,若是頭被截斷,就會死亡,如果是身體受傷、或四肢斷裂,便能漸漸復原。

 

 

  驅擯者,謂諸具足強力諸天,纔一發憤,諸劣天子,便被驅擯出其自宮。

【消文】:至於驅擯,是指那些勢力強大的天子,經常凌虐那些弱小的天子,只要一發怒,就會將這些弱小的天子,趕出他們的宮殿,強行霸佔宮殿以及眷屬。

 

 

  又如資糧論云:「所有受欲天,彼亦無樂心,遭欲貪熾然,內火而燒煮。若諸心散亂,彼豈有安樂,非於無散心,剎那能自在。散逸擾亂性,終不能寂滅,等同有薪火,徧受大風吹。」又云:「如病愈未久,食所不宜食。」

【消文】:另外,資糧論中也談到欲界天的苦。如中說:「所有的欲界天,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安樂可言,因為強烈的貪欲之火,在心中焚燒,沒有片刻的安寧,因此心常放逸、散亂,無法修定、難得自在。這種散亂、放逸、掉動的欲界天本質,始終擾亂著心,無法寂靜,就像木材著了火,再加上大風吹,只有更助長火勢,愈燒愈旺。」中又說:「也像大病初癒,又進不適宜的飲食,只會使舊病復發,難以痊癒。」以上這兩種比喻,是說明生在欲界天,只有貪欲愈來愈熾盛,因此始終難得寂靜。

 

 

 

【課文】:(16907~16910)

 色及無色上界諸天,雖無此諸苦,然煩惱隨逐,有諸障礙,於死於住悉無自在,故彼亦由粗重為苦。又如資糧論云:「色無色諸天,超越於苦苦,以定樂為性,住劫不傾動,然非畢竟脫,從彼仍當墮,似已得超越,惡趣苦暴流,雖勵不久住,等同空飛鳥,如童力射箭,墮落為邊際。如久然諸燈,剎那剎那壞,諸行變壞苦,仍當極侵惱。」

 

 

 

  色及無色上界諸天,雖無此諸苦,然煩惱隨逐,有諸障礙,於死於住悉無自在,故彼亦由粗重為苦。

【消文】:接下來介紹色界、無色界這上二界的苦。這二界的苦,雖然沒有前面所說五道中的苦苦和壞苦,但是由於煩惱的種子還在,仍然會隨著業力輪轉三界。每當定力盡時,煩惱即起,仍受墮落。這種於生死不能自在的行蘊苦,就是上二界最主要的苦。

 

 

  又如資糧論云:「色無色諸天,超越於苦苦,以定樂為性,住劫不傾動,然非畢竟脫,從彼仍當墮,似已得超越,惡趣苦暴流,雖勵不久住,等同空飛鳥,如童力射箭,墮落為邊際。如久然諸燈,剎那剎那壞,諸行變壞苦,仍當極侵惱。」

【消文】:又如資糧論中所說:「色界與無色界諸天,已經超越了苦苦與壞苦,這是由於他們大多住於禪定當中的緣故。儘管他們住於禪定當中的時間,可以超過一劫以上,(如以無色界的四空定來說,空無邊處定是兩萬劫、識無邊處定是四萬劫、無所有處定是六萬劫、非想非非想處定是八萬劫。)但是並非真正的涅槃、解脫。所以住劫的時間一到,出定以後,仍然要墮落,繼續輪迴在三界當中。這種必須輪轉三界行蘊的力量,就像暴流水,縱使用盡了全力,也無法使它剎那間停留;也像空中的飛鳥,不可能永遠飛翔,飛累了一定會落地休息;也如童子奮力射箭,箭出後不久,也終究要墮於地上。這種每一剎那生命都在減少的情況,就如同正在燃燒的燈焰,每一剎那都在變壞、減少。上三界的苦,就是這種諸行無常、變壞,絲毫無法自在作主的行蘊苦。

 

 

 

【課文】:(16911~16912)

 如是思惟五趣六趣,總別諸苦,厭患生死意欲出離,便當觀察其因,念云如是生死以何為因。

 

 

 

 

  如是思惟五趣六趣,總別諸苦,厭患生死意欲出離,便當觀察其因,念云如是生死以何為因。

【消文】:以上是思惟六道(或稱五趣,將阿修羅列入天道、或畜生道中)的總苦,以及別苦。所得到的結論是,只要還在三界六道中輪迴,本質上都是苦的,所謂的快樂,只是痛苦減輕時,所呈現出的妄想、妄見,是根本不存在的。既然三界中只有苦,沒有快樂,就希望能夠出離三界,也只有厭患生死、跳出輪迴,才能真正除苦。但是如何跳出三界、徹底除苦呢?想要除苦,就必須先了解苦的因,苦的因來自煩惱,有煩惱才會造業,有了業力,才會投生六道,受各種不同的苦。因此,煩惱是因,苦是果,想要不得苦果,必須先除去苦因(煩惱)。

 

 

因此,什麼是煩惱?它是如何生起的?它又是如何造業而推動輪迴的?這些都是我們首先要探討的課題。所以,接下來我們思惟集諦的內容,以尋求流轉生死的答案。

 

056(吹冷氣.gif

箭頭下.gif     

 

  “思惟苦諦”篇   完畢        

箭頭下.gif 

 

  “思惟集諦”篇【一】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j69952002 的頭像
    hj69952002

    長城─的部落格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