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卷一 

 

 

道前基礎    聽聞軌理          054(寫字.gif

 

                         【上】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0157行〜第01711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1年127**************************************************** 

【課文】(01507~01508) --2008年12月5日(五)上課 

如何講聽二種殊勝相應法中分三:一、聽聞軌理,二、講說軌理,三、於完結時共作軌理。初中分三:一、思惟聞法所有勝利,二、於法法師發起承事,三、正聽軌理。 今初

 

  本論第三部分介紹的是,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消文】: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這個部分主要是說明,一位初學佛法的人,在聽聞佛法時應有的態度,和說法法師應該具備的條件,只有當兩者因緣具足時,才能真正獲得佛法的利益。

怎麼樣講說與怎麼樣聽聞具有教授殊勝與造者殊勝的相應法分三部分來闡述。

一、聽聞軌理聽聞正法時應該注意的規矩。

二、講說軌理:宣講正法時應該注意的規矩。

三、於完結時共作軌理:法會結束時結行回向應該注意的規矩。

第一部分又可細分為三部分。也就是說,接下來要闡述的聽聞軌理又分三部分來說。


一、思惟聞法所有勝利:想想看聽聞正法的所有殊勝利益。

二、於法法師發起承事:對正法與宣講正法的法師要生起恭敬侍候的心。

三、正聽軌理:正式聽聞正法時應該注意的規矩。

 

  首先介紹聽聞軌理,就是聽聞佛法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學習佛法,非常重要,若是不重視佛法,只當作一般知識的傳授,或資訊的攝取,聽聞時又是一付輕慢的態度,是無法和佛法相應的。因此,如能先了解,聽聞佛法有什麼殊勝的利益,這樣對於佛法,就能生起稀有之心,難遭之想;對於說法的法師,也能生起恭敬心。如此,以至誠恭敬的態度聽聞佛法,就能遠離一切由於聽聞不當所造成的過失。

 

【課文】(01509~01602)  

 聽聞集云﹕「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又云﹕「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眾色,具眼亦莫見。如是於此中,生人雖具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本生論亦云﹕「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啟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買亦應理。聞除癡暗為明燈,盜等難攜最勝財,是摧愚怨器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雖貧不變是愛親,無所損害愁病藥,摧大罪軍最勝軍,亦是譽德最勝藏,遇諸善士為勝禮,於大眾中智者愛。」又云﹕「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於其所說諸聞勝利,應當決心發起勝解。

 

  聽聞集云:「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消文】:有關聽聞佛法的利益,在聽聞集本生論當中,有詳細的說明。聽聞集中說:「由聽聞能知諸法,由聽聞能遮止諸惡,由聽聞能斷除無益,由聽聞能得涅槃。」意思是說,藉由聽聞,能了知善惡諸法,知所取捨,能遮止一切惡行,斷除一切無益的身語意三業,因由持戒而得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證得涅槃。故知從斷惡修善,到圓滿戒定慧,乃至最後證得涅槃,都是依止聽聞而來。

 

 

  又云:「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眾色,具眼亦莫見。如是於此中,生人雖具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

【消文】:聽聞集中又說:「就如進入一間黑暗的房間,縱然有種種色,有眼也看不見。同樣的,我們雖已獲得人身,但在未曾聽聞佛法之前,是沒有分辨善惡的智慧。如果有眼,又有燈光的照明,就能見種種色相,正如同聽聞佛法,便有了知善惡諸法的智慧。」

 

 

  本生論亦云:「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啟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買亦應理。聞除癡暗為明燈,盜等難攜最勝財,是摧愚怨器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雖貧不變是愛親,無所損害愁病藥,摧大罪軍最勝軍,亦是譽德最勝藏,遇諸善士為勝禮,於大眾中智者愛。」

【消文】:本生論中也說:「由於聽聞佛法,而發起清淨的信心,因堅固的信心,而獲得勝妙的歡喜。聞法能去除愚痴,開發智慧,為了聞法,即使是犧牲生命,也是值得的。聞法是破除愚痴黑暗的明燈,是盜賊也難劫的勝財,是摧殺無明怨敵的利器,是方便指引正道的友伴,是貧窮也不會轉變的親友,是無損而能除病的良藥,是摧破罪業的勝軍,也是名稱功德最勝的寶藏,是諸善士最好的獻禮,是大眾中智者所最敬愛。」

 

 

  又云:「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於其所說諸聞勝利,應當決心發起勝解。

【消文】:本生論中又說:「聽聞佛法以後,能轉修才是最重要的,如此不須多費力氣,就能解脫生死。」以上聽聞集本生論中所說,聞法的殊勝利益,應當多多思惟,直到發起信解為止。

 

【課文】(01603~01606)

 復次應如菩薩地說,須以五想聽聞正法。謂佛出世極罕難遇,其法亦然,由稀貴故,作珍寶想。時時增長俱生慧故,作眼目想。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見如所有性,及盡所有性故,作光明想。於究竟時能與涅槃菩提果故,作大勝利想。現在亦能得彼二之因,止觀樂故,作無罪想。作是思惟,即是思惟聽聞勝利。

 

  復次應如菩薩地說,須以五想聽聞正法。

【消文】:另外,也應如菩薩地中所說,以五種想來聽聞正法。

 

 

  謂佛出世極罕難遇,其法亦然,由稀貴故,作珍寶想

【消文】:佛的出世非常難遇,佛法也是同樣的難聞,由於稀貴的緣故,作珍寶想。

 

 

  時時增長俱生慧故,作眼目想

【消文】:由於聽聞正法,能夠漸漸開顯本自具足的智慧,如同眼目一樣,能明見一切,故作眼目想。

 

 

  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見如所有性,及盡所有性故,作光明想

【消文】:有了智慧的眼目,便能見到如所有性(根本智),及盡所有性(後得智),能了知一切,通達無礙,如光明處,黑暗必除,所以作光明想。兩種智慧的光明,能破除一切愚痴無明的黑暗,等待無明除盡,二智圓滿,就能成就佛果。根本智,是見道時所顯的般若無分別智,是一切智慧的根本,所以稱為根本智。後得智,是依於根本智,而起的種種功用,如初地菩薩至十地菩薩,所圓滿的十種波羅密多,和菩薩種種利生的事業,都屬於後得智。

 

 

  於究竟時能與涅槃菩提果故,作大勝利想

【消文】:聽聞修習正法,在最後究竟成佛時,能得涅槃果與菩提果,所以作大勝利想。眾生不能成佛,是因為有煩惱障和所知障二種障礙,煩惱障除盡時,證得涅槃果,所知障斷盡時,證得菩提果。

 

 

  現在亦能得彼二之因,止觀樂故,作無罪想。

【消文】:現在雖然還不能證得二果,但是由於聽聞正法之後,能正確的修習止觀(修止是修禪定,以定力伏住煩惱;修觀是修智慧,以慧力來斷除煩惱),由於定慧力的增長,便能漸漸伏斷煩惱,而除盡一切的過失,所以作無罪想。

 

 

  作是思惟,即是思惟聽聞勝利

【消文】:在聽聞佛法時,作以上的五想,就是思惟聽聞正法的殊勝利益。

 

【課文】(01607~01613) --2008年12月12日(五)上課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如地藏經云﹕「專信恭敬聽聞法,不應於彼起毀謗。於說法師供養者,謂於師起如佛想。」應視如佛,以獅座等恭敬利養而為供事,斷不尊敬。應如菩薩地中所說,而正聽聞,謂應無雜染,不應作意法師五處。離高舉者,應時聽聞,發起恭敬,發起承事,不應忿恚,隨順正行,不求過失,由此六事而聽聞之。離輕蔑雜染者,謂極敬重法及法師及於彼二不生輕蔑。不應作意五處所者,謂戒穿缺,種性下劣,形貌醜陋,文辭鄙惡,所發語句粗不悅耳。便作是念,不從此聞,而棄捨之。如本生中亦云﹕「處極低劣座,發起調伏德,以具笑目視,如飲甘露雨,起敬專至誠,善淨無垢意,如病聽醫言,起承事聞法。」

 

「聽聞軌理」的第二部分是「於法法師發起承事」。

  既然了解聞法所有的殊勝利益,但這些勝利從那裡獲得的呢?是從佛法及說法的法師處得到的。佛陀雖然涅槃,佛法還在,若是沒有說法的法師宣揚佛的法教,我們是沒有任何機會聽聞如此難遇、稀貴的如來正法,所以為了憶念佛說法的恩德,面對替佛宣說聖教的法師,若是能起佛想,便能如佛親臨說法般的獲得加持。更重要的是,能調伏自己的的雜染和慢心,使聞法產生最大的利益,也不致於造下對法及法師不恭敬的業障。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如地藏經云:「專信恭敬聽聞法,不應於彼起毀謗。於說法師供養者,謂於師起如佛想」應視如佛,以獅座等恭敬利養而為供事,斷不尊敬

【消文】:對於法及法師發起承事的內容,如地藏經中所說:「我們在聽聞佛法時,應該很專心的聽,對法、法師充滿信心,而且態度要很恭敬,不要對法、法師起任何的毀謗,應該行種種供養以答謝法師法布施的恩德,把法師當作佛想。」以獅子座迎請法師昇座說法,把法師視為佛般的行恭敬利養,如此來斷除種種的不尊敬。

 

 

  應如菩薩地中所說,而正聽聞,謂應無雜染,不應作意法師五處

【消文】:如何斷除種種不尊敬的內容,在菩薩地有詳細的說明,就是正聽聞時,應該遠離高舉(貢高我慢)及輕蔑等雜染,不應作意法師五處(不於法師五處尋求過失)。

 

 

  離高舉者,應時聽聞,發起恭敬,發起承事,不應忿恚,隨順正行,不求過失,由此六事而聽聞之

【消文】:離高舉的意思,就是離一切貢高我慢的雜染心,以六事來聽聞正法:

一是應該經常聽聞佛法以獲法益。若是貢高我慢,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了,或者是認為自己看看經論就可以了,不用透過聞法來學習,便是為自己的成就多聞,生起種種的障礙。

二是聽聞時,應該對佛法、說法師生起恭敬心。若是無法調伏慢心,容易因為心有雜染,而生起毀謗法及法師的業障。

三是應對法師發起供養、承事。對於法師的種種供養、承事,就等於是供養、承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是學者最殊勝的資糧田。若是由於慢心,而不願行供養、承事,就是錯失了積聚資糧及成就自己的機會。

四是不應對法師起忿恚心。法師若是因事而喝斥時,不應心生忿怒恚惱,應該調伏慢心,而視為加持。應該思惟,法師的喝斥,能淨除過去的惡業,實在是法師的慈悲攝受,應深懷感激,欣然接受。如此才不致造下瞋恚菩薩的重罪。經中說,對菩薩起一念的瞋恚心,就是住地獄一劫的果報。

五是隨順正行。聽聞佛法後,最重要的就是,能於善法隨順而行,才能獲得聞法的利益。若是因為慢心,依然我行我素的話,對於任何一個善法都不順行,任何一個惡法也不隨斷,是無法獲得任何法益的。

六是不求過失。聞法時,不尋求法師任何的過失。如威儀、相貌、音聲、言辭等。應調伏慢心,起如佛想,如此才能斷除一切過失,而不至於造下輕慢法師的罪障。

 

 

  離輕蔑雜染者,謂極敬重法及法師及於彼二不生輕蔑。

【消文】:遠離一切輕蔑的雜染,就是非常敬重法及法師,不對法及法師生輕蔑心。

 

 

  不應作意五處所者,謂戒穿缺,種性下劣,形貌醜陋,文辭鄙惡,所發語句粗不悅耳。便作是念,不從此聞,而棄捨之。

【消文】:不應作意法師五處,就是不在法師的五個地方尋求過失:

一是戒穿缺。戒律有虧損時,不尋求其失戒處。

二是種性下劣。雖出身的種性不高,但無損於佛法的弘揚,所以不應該在意其出身的高低。

三是形貌醜陋。身形容貌的醜陋,無礙於說法的功德,所以不應視其外表,而評論法師的過失。

四是文辭鄙惡。只要善說,就是用辭不美,也能巧便的將佛法送入聞法者的心中。

五是所發語言粗不悅耳。音聲只是傳達的工具,並不影響說法的內容,所以不應作意音聲和不和美。

若是因為以上五種原因,而棄捨聽聞的機會,實在是自己最大的損失。

 

 

  如本生中亦云:「處極低劣座,發起調伏德,以具笑目視,如飲甘露雨,起敬專至誠,善淨無垢意,如病聽醫言,起承事聞法。」

【消文】:本生中也說:「聞法時,應該置身於低下座,先調伏自己的慢心,以歡喜的眼神正視說法者,如同在飲甘露法語。用這樣恭敬、專一、至誠、和善、清淨、無雜染的心,如同病人聽從醫師指示般的來聽聞正法。」

 

【課文】(01701~01701)

 正聞軌理分二:一、斷器三過,二、依六種想。 今初

【消文】:聽聞軌理中,第三是正聽軌理。

                         無顛倒聽聞正法的方法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說。

一、斷器三過:斷除聞法容器的三種過失。

二、依六種想:聽聞正法的時候,要根據六種觀想。

今初:現在開始闡釋第一部分。

  正式聽聞時,若心散亂、昏沉,或是執持已有的邪執倒見,或是於聽聞後,不思惟修習,都無法獲得聞法的益處,所以應斷器三過,依六種想而正聽聞。

 

 

【課文】(01702~01707) --2008年12月19日(五)上課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淨潔,並雖淨潔若底穿漏。天雖於彼降以雨澤,然不入內,及雖入內或為不淨之所染污,不能成辦餘須用事。或雖不為不淨染污,然不住內,當瀉漏之。如是雖住說法之場,然不屬耳,或雖屬耳然有邪執,或等起心有過失等。雖無上說彼等眾過,然聽聞時,所受文義不能堅持,由忘念等之所失壞,則其聞法全無大益,故須離彼等。此三對治,經說三語,謂善諦聽聞,意思念之。此亦猶如菩薩地說,「希於徧知,專注屬耳,意善敬住,以一切心,思惟聽聞。」

 

  首先說明斷器三過,以器皿的三種過失,比喻聽聞時的三種過失。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淨潔,並雖淨潔若底穿漏。天雖於彼降以雨澤,然不入內。及雖入內或為不淨之所染污,不能承辦餘須用事。或雖不為不淨染污,然不住內,當瀉漏之

【消文】:若是將器皿倒覆向下;或者口雖朝上,內部卻已遭染污;或是內部雖然潔淨,但底部有漏,這三種情況,都無法充分利用這只器皿。若天下雨,倒置的器皿無法盛水,不潔淨的器皿染污了水,有漏的器皿使水流失。

 

 

  如是雖住說法之場,然不屬耳,或雖屬耳然有邪執,或等起心有過失等。雖無上說彼等眾過,然聽聞時,所受文義不能堅持,由妄念等之所失壞,則其聞法全無大益,故須離彼等。

【消文】:同樣的,如果在聽聞時,人雖在法會現場,但是心不專一;或者散亂、掉舉;或者昏沉、打瞌睡、入定、或是另閱他書,這種情況,就如同倒覆的器皿,有水無法流入的過失。或是雖然專心聽聞,但是心中仍然堅持自己錯誤的見解;或是聞法的動機、發心不清淨,就如同不潔淨的器皿,有使水染污的過失。假使聽聞時,沒有上面所說的兩種過失,但在聽聞後,沒有數數思惟修習聞法的內容,致使法義無法受持而忘失,就如同滲漏的器皿,有使水瀉漏的過失,如此聞法也全無大益。所以在正式聽聞時,首先應該斷除這三種過失。

 

 

  此三對治,經說三語,謂善諦聽聞,意思念之。此亦猶如菩薩地說:「希於徧知,專注屬耳,意善敬住,以一切心,思惟聽聞。」

【消文】:該如何斷除呢?經中說到對治這三種過失的方法,就是「好好的聽,仔細的聽;聽完以後,如理的思惟聽聞的內容;思惟以後,再專心一意的憶念。」這個就是最佳對治。「善諦聽聞」,是仔細的聽,認真的聽,以對治不專心聽聞的過失。「意思念之」,是聽聞以後,要經常思惟佛法的義理,才能建立正確的知見,以對治邪執、不善動機發心的過失。思惟以後,還要憶念,使不忘失,心常住在正念當中,與佛法相應,如此憶念受持,才能斷除於法不能堅持,由忘念等所失壞的過失。這其中的道理,也如菩薩地中所說:「如果希望能如佛一般的普徧了知一切,就應該具備一心的專注、良好的動機、恭敬的態度、如理的思惟,專心的憶念而正聽聞。」

 

【課文】(01708~01711) --2008年12月26日(五)上課 

 依六想中,於自安住如病想者。如入行云﹕「若遭常病逼,尚須依醫言,況長遭貪等,百過病所逼。」延長難療,發猛利苦,貪等惑病,於長時中,而痛惱故,於彼應須了知是病。迦摩巴云﹕「若非實事,作實事修,雖成顛倒。然遭三毒,極大乾病之所逼迫,病勢極重,我等竟無能知自是病者。」

 

  其次是依六種想。

  無論初學或是久修的行人,如果對於聞法不能生起好樂之心,或者雖能聽聞,卻與所聞法全不能相應,都是因為不能察覺自己正處於無明愚痴、煩惱熾盛、重重的障礙當中。六想中,首先是於自身,安住如病人想,此想若是不能生起,後三想將更難生起,因為若是不覺自身有病,就無須找醫生,當然也沒有必要開藥方、服藥了。所以,首先應視己身如病人想,多觀察自己的煩惱、習氣,了知自己已是久病的病人,而且病情嚴重,到了必須立刻醫治的地步。如此才能生起急欲聞法、修習的心,以治療這個貪瞋痴等煩惱的重疴。

 

  依六想中,於自安住如病想者。如入行云:「若遭常病逼,尚須依醫言,況長遭貪等,百過病所逼。」延長難療,發猛利苦,貪等惑病,於長時中,而痛惱故,於彼應須了知是病。

【消文】:依六種想當中,第一想是把自己當作是病人來想。如入行論中所說:「要是平常受到疾病的逼惱,還須依止醫生的囑咐,何況我們是長久以來,遭到貪等八萬四千煩惱,和超過百種的病苦所逼惱。」如此長劫的時間,如此難療的病情,如此猛利的痛苦,都是受到貪、瞋、無明等煩惱逼迫的緣故,這是我們首先要了知的病因。

 

 

  迦摩巴云:「若非實事,作實事修,雖成顛倒。然遭三毒,極大乾病之所逼迫,病势極重,我等竟能無知自是病者。」

【消文】:迦摩巴說:「對於一切因緣所生而假有的現象,我們以為是真實存在,雖然很顛倒,但還有更嚴重的是,我們無時無刻不遭受貪、瞋、痴三毒所逼惱,而造下三惡道的業,卻渾然不覺,不知病勢已經非常的危急。這無明愚痴的重病,才是最嚴重的顛倒。」

 

 

 

 

 

056(吹冷氣.gif

 箭頭下.gif     

 

  “聽聞軌理”篇【下】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