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  消文

 

       菩薩.jpg 

 

道前基礎    修習軌理

 

 

【七】

   

 

第57頁 6行~ 第57頁 13行                                       消文日期:2009年8月7日

*****************************************

 

 

 

【課文】(05706)如是成已,隨所欲修若止若觀,於彼屬意無大劬勞,即能成辦。如是觀修,即是成辦無分別定勝方便故

消文】:指諸垢淨除好樂善法之後,就可以隨自己的意思去修習,修止也好,修觀也好,對他所相應的法門,不必太費力氣,就能夠成就,依照以上的方式觀修,就是成就無分別定的殊勝方便。宗大師在此做一小結,教誡修行者只要如理如法地思惟觀察,淨除諸垢,好樂善法,不論止修也好,觀修也好,都能夠成就無分別定。

 

 

 

 

如是亦如聖無著云:「譬如黠慧鍛師或彼弟子,若時為欲淨除金銀一切垢穢,於時時中火燒水洗,柔輭隨順,現前堪能成辦彼彼妙莊嚴具。......

【消文】:這也就是無著菩薩所說的:『譬如聰明善巧的鍛工或他的徒弟,如果要淨除金銀中的一切雜質,經常以火燒水洗的方式處理,使得金銀的質地變得柔軟易彎曲,最後呈現出可以打造成種種妙莊嚴具的體性。宗大師引《瑜伽師地論》證成前面的闡釋內容。

 

 

 

 

黠慧鍛師若彼弟子,隨所了知,順彼工巧以諸工具,隨所欲樂妙莊嚴相,皆能成辦。

 【消文】:聰明善巧的鍛工或他的徒弟,根據他們自己所知道的技術,運用所知道的技術,藉由各種工具,按照自己所喜歡的妙莊嚴相,都可以做到。這段本文還是《瑜伽師地論》中所宣說的比喻。

 

 

 

 

如是諸瑜伽師,若時令心由不趣向貪等垢穢而生厭離,即能不趣染汙憂惱;若時令心由於善品愛樂趣向,即生歡喜。次瑜伽師為令其心於奢摩他品或毘缽舍那品加行修習,即於彼彼極能隨順、極能安住,無動無轉,如為成辦所思義故,皆能成辦。

【消文】:同樣的道理,每一位瑜伽師,如果經常令自心不趣向諸黑惡品,而生起厭離心,就能夠不趣向染汚之憂惱;如果經常令心趣向諸白淨品,好樂修習白善法,就能夠生起歡喜心。此外,瑜伽師如果使自心對奢摩他品或毘缽舍那品努力修習,就對奢摩他或毘缽舍那能夠非常隨順、非常能夠安住,其心就不隨外境動搖或轉變,如果要成辦所思惟的真義,都能夠成辦。宗大師以瑜伽師比喻黠慧鍛師或其弟子,只要經常令心不趣諸黑惡品,生起厭離心就可不受憂惱染汙。經常令心趣向諸白淨品,就能生歡喜心。如果使自心能努力修習者摩他品也好,毘缽舍那品也好,就能夠極隨順奢摩他或毘缽舍那,心就非常能夠安住而不受外境動轉。那麼,所思惟的內涵都能夠成辦。

 

 

 

“修習軌理”篇【八】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