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卷四 

 

 

下士道       皈依三寶

 

          054(寫字.gif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984行〜第10004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0年26************************************************** ********************

課文】:(09804) 第二習近後世安樂方便分二:

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歸依;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歸依;

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初中分四:初中分四:

一,由依何事為歸依因,一,由依何事為歸依因;

二,由依彼故所歸之境;二,由依彼故所歸之境;

三,由何道理而正歸依;三,由何道理而正歸依;

四,既歸依已所學次第。四,既歸依已所學次第。

今初今初

 

【消文】:第二部分要談的是如何獲得來世的安樂,它又可分為二部分。

第一,淨修歸依是趣入聖教最殊勝的途徑。

第二,生起深忍信是所有善樂的根本。

第一部分(即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歸依)又可分成四部分。

1),歸依的原因有哪些。

2),歸依的境,也就是歸依的對象。

3),正確歸依的道理,也就是歸依的方法和內容。

4),歸依以後,應該如何修學。

現在開始闡釋第一項,也就是由依何事為歸依因。

 

本段扼要的告訴我們要獲得後世安樂,就必須歸依,那麼,為何要歸依?歸依的對象如何觀擇?歸依的方法和內容有哪些?歸依以後要如何修學?接下來就會依照這大綱一一闡述。

 

【師父口述1-1】:請點擊箭頭下.gif(甲) 箭頭下.gif(乙)

                                          

   

 

 

【課文】:(09807) 因雖多種,然於此中是如前說,於現法中速死不住,死歿之後,於所生處亦無自在,是為諸業他自在轉。

其業亦如入行論雲:

“如黑暗依陰雲中,剎那電閃極明顯,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間福慧略發起。

由是其善唯羸劣,恆作重罪極強猛。“

諸白淨業勢力微劣,諸黑惡業至極強力,故墮惡趣,由思此理,起大畏怖,次令發生求依之心。

猶如陳那菩薩雲:“安住無邊底,生死大海中,貪等極暴惡,大鯨嚼其身,今當歸依誰。”

 

【消文】:歸依的因雖然很多,然而在本論中所闡述的共下士歸依因,就是前面說過的,也就是,因為在現世中很快就會死亡,不可能長久安住,死後受生的地方無法由自己來決定,受生處是隨著種種的業而轉的。

那些決定後世受生處的諸業也如“入行論”當中所說:“就像烏雲密布的暗夜,當剎那的閃電出現的時候,就會變得極為明亮可見,因此,就好像佛陀的神力(加持)無數善惡道的眾生,諸世間才略微生起福德智慧。因此,眾生的善根非常薄弱,經常造作極為強猛的重罪。

各種清淨善業的勢力極微弱,各種染污惡業的勢力卻極為強盛,因此將來必然墮入惡道當中,從這樣思惟而生起大怖畏心,於是會生起尋求歸投依靠處所之心。

就像陳那菩薩所說的:“安住在無邊無際的生死大海當中,被貪瞋痴等極為暴惡的大鯨魚啃咬身心,如今要歸依誰呢?

 

本段闡釋眾生善業極微惡業極盛,所以來世大多墮入惡道。能夠如此思惟而起怖畏心,於是生起尋求皈依之心。引陳那菩薩所說,教誡行者說,眾生在無窮盡的輪迴當中,身心一直受到有如極暴惡的大鯨魚之貪瞋痴三毒所侵蝕。迫切希求尋找歸依處。

 

師父口述1-2】: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09811) 總為二事。

由惡趣等自生怖畏。由惡趣等自生怖畏。

深信三寶,有從彼中救護堪能。深信三寶,有從彼中救護堪能。

故若此二唯有虛言,則其歸依亦同於彼,若此二因,堅固猛利,則其歸依亦能變意,故應勵力勤修二因。

【消文】:總而言之,歸依因可歸納為二大要因:

第一,從思惟諸惡趣眾苦而生起怖畏心;

第二,深信三寶能夠從諸惡趣當中救護有情。

因此,如果對於這兩大歸依因只是隨便說說而已,那麼歸依不過是空有表相罷了。如果對於這兩大歸依因的信念堅固猛利,那麼歸依就能轉變你的心意。所以應該努力修習這兩大歸依因。

 

本段明白宣說共下士的歸依因有二,並教誡行者應勵力勤修此二因。

 

【師父口述1-3】: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09901) 第二由依彼故所歸之境分二:

一,正明其境,一,正明其境;

二,應歸依此之因相。二,應歸依此之因相。    

                          今初

    

【消文】:接下來宣說淨修歸依的第二項,所歸依的境,也就是歸依的對象。這部分又可分成二項。

第一,正確了解所歸依的對象。

第二,為什麼應該歸依這個對象。

首先闡釋所歸依的對象。

 

本段科文讓我們了解本論將闡述歸依的對象和應該歸依這個對象的理由。

 

師父口述1-4】: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09902) 如百五十頌雲:

“若誰一切過,畢竟皆永無,若是一切種,一切德依處。

設是有心者,即應歸依此,贊此恭敬此,應住其聖教。“

謂若有一,能辨是依非依慧者,理應歸依,無欺歸處佛薄伽梵。

由此亦表法及僧寶。如歸依七十頌雲:“佛法及僧伽,是求脫者依。”

 

【消文】:像“百五十頌”當中所說:“如果有誰的一切過失徹底究竟地永遠斷除,如果有誰不論何時都是一切功德的依處。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就應該歸依他,應該讚歎他,恭敬承師他,應該安住於他的聖教當中。“意思是說,如果能分辨是否為依處的具慧者,照理來說,就應該歸依無欺誑的歸依處──佛薄伽梵。從這點可以知道,也表示應該歸依法寶與僧寶。就像“歸依七十頌”所說:“佛法僧三寶是希求解脫者的歸依處。”

 

本段引“百五十頌”與“歸依七十頌”,闡釋應歸依境乃佛法僧三寶。

 

【師父口述1-5】: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09905) 應歸之因相分四:

初者,謂自即是極調善性,已能證得無畏位故,若未得此,

則如倒者依於倒者,不能從其一切畏中救護他故。

     

第二者,謂於一切種,度所化機,善方便故,此若無者,

縱往歸依,亦不能辦所求事故。

 

第三者,謂具大悲故,此若無者,雖趣歸依,不救護故。

 

第四者,謂以一切財而興供養,未將為喜,要以正行而修

供養,乃生喜故,此若無者,則定顧視先有恩惠,

不與一切作歸處故。

 

【消文】:應歸依所歸依對象的原因可分成四項。

第一項原因,歸依的對象極善調伏自性,已經證得了無畏果位。如果(歸依的對象)沒有證得無畏果位,那麼就好比跌倒的人想要依靠另一個跌倒的人。不能救護一切怖畏中的有情。

第二項原因,無論何時何地,度化各種根機的眾生,具足善巧方便,如果沒有這種善巧方便,縱使前往歸依,所希求的事也無法成辦。

第三項原因,也就是具足大悲,如果不具足大悲心,雖然願意歸依,但是得不到救護。

第四項原因,以所有財物供養歸依的對象,不會因為這樣做而歡喜,要以如理如法行持作為供養,歸依的對象才會生歡喜心,如果沒有這種心懷,那麼一定會優先照顧先前有恩惠者,不會作一切有情的歸依處。

本段闡釋應歸依所歸依對象的四種理由。這段本文為行者開示第一歸依因,也就是所歸依對象已經解脫一切怖畏。

 

【師父口述1-6】:請點擊箭頭下.gif(甲) 箭頭下.gif(乙)

 

                                        

 

 

 

 

【課文】:(09909) 總之自正解脫一切怖畏,善巧於畏度他方便,普於一切無其親疏,大悲遍轉,普利一切有恩無恩,是應歸處。此亦唯佛方有,非自在天等,故佛即是所歸依處。由如是故,佛所說法,佛弟子眾皆可歸依。

 

【消文】:總而言之,自己真正解脫了所有的怖畏,對於在一切怖畏中度化有情的方便都極善巧,對一切有情沒有親疏之分別心,大悲心普及於一切有情,一切有情不論有恩無恩,都普遍饒益,具足以上條件就是應該歸依的對象。以上條件只有佛才具足,而不是自在天等,所以,佛就是所應該歸依的對象。同樣的道理,佛所說的法以及依教奉行的佛弟子眾,也都是可以歸依的對象。

 

本段於此總攝歸依三寶之理。

 

【師父口述1-7】: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09911) 由是若於攝分所說此諸理上,能引定解,專心依仰,必無不救,故應至心發起定解。由能救自二種因中,外支或因,無所缺少,大師已成,然是內支,未能實心持為歸依,而苦惱故。

 

【消文】:因此,如果對於攝決擇分所闡述的以上四種歸依的道理,能夠生起堅定的信解,進而專心依止仰望,必定都可以獲得救護,所以應該虔誠地生起堅定信解。從能夠獲得救護的兩種因來看,外支或外因,也就是外在因素,並不欠缺,因為佛陀已經具足了這四歸依因,然而,內支或內因未全,因為還未能實實在在地以三寶作為歸依處,所以苦惱始終無法斷除。

 

本段教誡行者歸依境已經具備,但是求解脫者未能實實在在地以三寶為歸依處,所以始終無法斷除苦惱。

 

師父口述1-8】: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09913) 是故應知,雖未請求,由大悲引,而作助伴,复無懈怠,無比勝妙真歸依處,現前安住為自作怙,故應歸此。

 

【消文】:所以應該要了解,雖然眾生沒有請求佛救護,但是因為大悲心的緣故,佛無分別地作眾生的助伴,而且永遠毫無懈怠,所以,佛是無比殊勝的真正歸依處。佛現在為了作眾生的依怙而安住,所以應該歸依佛。

 

本段結勸行者應該歸依,因為歸依外支無缺,大師已成。

 

【師父口述1-9】:請點擊箭頭右.gif

 

 

 

 

 

【課文】:(10001) 贊應贊雲:

“自宣我是汝,無怙者助伴,由大悲抱持,一切諸眾生。

大師具大悲,有愍願哀愍,勤此無懈怠,有誰與尊等。大師具大悲,有愍願哀愍,勤此無懈怠,有誰與尊等。

汝是諸有情,依怙總勝親,不求尊為汝是諸有情,依怙總勝親,不求尊為 依,故眾生沉溺。

若正受何法,下者亦獲利,能利他諸法,除尊非餘知。若正受何法,下者亦獲利,能利他諸法,除尊非餘知。

一切外支力,尊已正成辦,由內力未全,愚夫而受苦。“一切外支力,尊已正成辦,由內力未全,愚夫而受苦。”

 

【消文】:“贊應贊”當中說

            “佛自己說是無依無靠的眾生的助伴,因為大悲心而來攝受一切眾生。

佛具有大悲心,初發心發下悲愍眾生的大願,而且始終努力不懈地實踐,沒有任何人能與世尊相比擬。

佛是一切有情的依怙,總的來說,是殊勝的親人,由於眾生不求以世尊為依怙,以致於沉溺於生死苦海當中。

如果眾生能夠如實地領受任何教法,根器再怎麼低劣也能獲得利益。真正能夠利益他人的教法,除了世尊所宣說的以外,沒有別的了。

如今世尊已經成辦所有的外支,但是愚癡的凡夫因為內支尚未具足,所以才承受輪迴的種種大苦。

 

本段引“贊應贊”所說,證成前面所說外支無缺大師已成,然內支不具而苦惱不斷故。

 

【師父口述1-10】:請點擊箭頭右.gif

 

 

 

 

056(吹冷氣.gif

 

 

 

 

箭頭下.gif  

“皈依三寶【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