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卷四 

 

 

下士道 三惡趣苦

 

          054(寫字.gif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9512行〜第983行                                             消文日期:2010年25************************************************** ****** 

【課文】:(09512) 其壽量者。“本地分”及“俱舍論”說,鬼以人間一月為一日,乘此自年能至五百。

   親友書雲:“常無間息受眾苦,由其惡行堅業索,系縛一類有情壽,五千及萬終不死。”其釋說為一類餓鬼壽量五千,或有一類壽量萬歲。

 

【消文】:關於餓鬼道有情的壽量。根據“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以及“俱舍論”當中所說,人間的一個月相當於餓鬼道的一天,依此計算,餓鬼有情的壽量可以長達五百歲。

“親友書”說:“(餓鬼有情)恆常不間斷地承受種種苦果,那是因為往昔所造惡業所感得的堅固業力繩索,緊緊系縛著這些有情,使得餓鬼壽量,五千年不死或一萬年不死。“”親友書釋“,說有一類餓鬼壽量為五千歲,另有一類餓鬼的壽量為一萬歲。

 

本段起根據經論闡釋餓鬼有情的壽量,及為行者闡釋餓鬼有情的壽量。

 

 

 

 

【課文】:(09601) “本地分”說,三惡趣中身量無定,由其不善增上力故,大小非一。

若思如是惡趣眾苦,應作是念,現在探手煻煨之中住一晝夜,或於嚴冬極寒冰窟,裸而無衣,住爾許時,或數日中不用飲食,或蚊( ㄇ ㄥ )等,( ㄓ ㄚ )咬其身,尚且難忍,何況寒熱諸那落( ㄐ ㄧ ㄚ )餓鬼旁生互相吞( ㄉ ㄢ )是等眾苦,我何能忍。

 

【消文】:根據“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所說,三惡趣有情的身材不是固定的,由於各有情所造不善業業力的大小都不一樣的緣故。

如果思惟這些惡趣的種種苦時,可以想想以下的情境,現在把手伸進熱灰當中,擺放一天一夜的時間,或者在嚴寒的冬天,赤身裸體到極寒冷的冰窟當中,停留一段時間,或者連續幾天不吃不喝,或者被蚊虻等蟲蜇咬身體,(以上這些苦)都難以忍受,更何況是在寒熱各大地獄,餓鬼旁生等相互吞咬,這些痛苦又怎能忍受呢?,,,,,,,,

 

本段開示如何串習三惡趣苦。

 

 

 

 

【課文】:(09604) 度現在心,乃至未能轉變心意,起大怖畏,應勤修習。若雖知解,或未修習,或少修習,悉皆無益。

如事阿笈摩說,慶喜妹家二甥出家,教其讀誦,彼讀數日,懈怠不讀,付與目犍連子,仍如前行。慶喜囑曰:“應令此二意發厭離。“

目犍連子引至晝日所經處所,化為有情大那落迦,彼等聞其斫截等聲,遂往觀視,觀見斫截所有眾苦,又見彼處有二大ㄏ ㄨ ㄛ 湧沸騰然。

 

【消文】:ㄘ ㄨ ㄣ )度過自己目前的狀況之後,一直到能夠轉變心意,生起大怖畏心以前,應該照這方式努力串習。如果只是知道諸惡趣苦,但是卻沒有修習,或者只是略微修習,那都是毫無益處的。

根據“事阿笈摩”當中所說,慶喜的妹妹有兩個兒子出家,教他們讀誦(經論),讀了幾天就不想讀了。於是把他們交給目犍連尊者管教,仍然像以前一樣。阿難囑咐(目犍連)說:“應該想法子使他們兩個生起厭離心。”

目犍連尊者引領著阿難的外甥到白天所經過的地點,將這地方化現成有情大那落迦,這兩個外甥聽到斫,截,壓,剖,搗,裂等聲音,就前去觀看,兩人看到熱地獄有情所受的種種痛苦,並且還看到有兩個大鍋,裡頭沸滾得熱騰騰的樣子。

 

本段目犍連尊者為了度化阿難尊者的兩個外甥,運用神通,化現八熱地獄,讓他們目睹地獄有情所受的種種痛苦。

 

 

 

 

【課文】:(09608) 問雲:“此中全無入者耶?”報雲:“阿難陀有二甥,既出家已,懈怠廢時,死後當生此中。”彼二慌恐,作如是念:設若知者,現或置入。次返目犍連子處,詳白所見。目犍連子告雲:“二求寂,若此過患,若餘過患,悉是由其懈怠所生,當發精進。“彼二遂發精進,若未食前,憶念地獄,則不飲食,若於食後而憶念者,即便嘔吐。

 

【消文】:阿難的外甥問(獄卒)說:“這兩口大鍋裡頭怎麼沒有人呢?”

(獄卒)回報說:“阿難陀的兩個外甥,既然已經出家,卻不好好修行,死後一定墮入這大鍋當中。”他們兩個(聽到之後)非常恐慌,於是心中生起一個念頭。萬一被獄卒知道(就是我們兩個)的話,說不定現在當場就被抓進去了。於是(急忙)回到目犍連尊者處,一五一十地把所看見的情形向尊者報告。

目犍連尊者就教誡(他們兩個)說:“二位沙彌,不論是這種過患,或者是其他的過患,都是因為懈怠引生起來的,(你們)應該好好努力啊!

於是他們兩個就努力修行,每當若飲若食前,想到地獄種種,就不飲食。如果在飲食之後想到地獄種種,就會嘔吐。

 

本段描述阿難二外甥在熱地獄,見有二大鍋是為他們準備的,慌恐地向目犍連尊者報告。尊者教誡他們若發精進,就不會感得此種苦果。於是兩位沙彌發起精進,精進程度如本文文末所述。

 

 

 

 

【課文】:(09611) 又引至餘晝經行處,於餘一處,化為諸天。彼由聞其琵琶等聲,遂往觀視,見有天宮,天女充滿而無天子,問其無有天子因緣,答雲:“阿難陀有二甥,既出家已,發勤精進,彼二死後,當生此中。”彼二歡喜,還白目犍連子。

 

【消文】:這目犍連尊者又引領他們到另一處白天經行的處所,(運用神通)把其中一個地方化現為種種天界。他們兩個因為聽到琵琶等樂器的聲音,就前往觀看,看見那裡有天宮,有很多天女充滿其中,卻沒有天子,他們就問為什麼沒有天子?(天女們)回答說:“阿難陀的兩個外甥,出家之後努力修行,他們兩位死後將受生到這裡來。兩人聽了非常高興,回去告訴目犍連尊者。

 

本段目犍連尊者繼續運用神通化現天宮,度化阿難的兩個外甥。

 

 

 

 

 

【課文】:(09701) 教曰:“二求寂,若此勝利,若餘勝利,悉從勤發精進而生,應發精進。”次發精進受聖教時,見如前引,真實相應經中宣說,從諸善趣而生惡趣。

   問雲:“聖者,我等若從人天之中,死後復生三惡趣耶?”告雲:“二賢首,乃至未能斷諸煩惱,爾時於其五趣生死,如轤轆理,應須輪轉。“彼二厭離,作是白雲:”今後不行諸煩惱行,惟願為說如是正法。“目犍連子為說法已,證阿羅漢。

 

【消文】:目犍連尊者教誡說:“二位沙彌,像這些殊勝利益,或者其他的殊勝利益,全都是發奮努力而生起的,所以(你們)應該努力精進。“於是二位沙彌發起努力精進之心,當他們聽受聖教正法的時候,看到前面所引用的真實相應經典中宣說,從諸善趣死後而受生惡趣(的教言)。

阿難的二外甥問目犍連尊者說:“聖者,我們如果從人天當中死亡以後,會受生於三惡趣嗎?”

目犍連尊者回答說:“二位賢首,直到諸煩惱悉斷除之前,都會在二善趣和三惡趣當中受生受死,就好像轆轤一樣,必須輪轉。

他們二人生起了厭離心,於是告訴目犍連尊者說:“從今以後不再造作種種煩惱的行為,但願尊者能為我們說這一類的正法。”目犍連尊者為他們說完正法之後,二人都證得阿羅漢果。

 

本段阿難二外甥發精進,問目犍連尊者既生人天死後會墮惡趣否?尊者告訴他們輪迴之理,令彼二生厭離心,請尊者說正法而證阿羅漢。

 

 

 

 

 

 

【課文】:(09705) 是故能滅懈怠,能發精進,勤修正道,策發其意,令希解脫,及證解脫。其根本因者,謂贊修苦。縱有大師現住世間,於此教授,更無過上而可宣說。即於此中,發生下中士夫意樂,次第極顯。淨修心量,亦是乃至未起如是意樂以來,應須恆常勵力修習。

 

【消文】:因此,從上述公案可知,目犍連尊者所以,能夠滅除阿難二外甥的懈怠,能令其勵力精進,能使他們勤修正道,能策發他們轉變心意,進而希求解脫以及證得解脫。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目犍連尊者讚歎思惟三惡趣苦。縱使是佛陀住世宣說教法,對這個教授來說,再也沒也比它殊勝的。就在串習三惡趣苦的當中,生起下士夫與中士夫之意樂,其次第是顯而易見的。至於清淨修心的程度,也是要在這些意樂生起以前,持續不斷地努力修習。

 

本段中關於目犍連尊者令阿難二外甥發厭離,發精進,乃至證阿羅漢之公案,結勸行者應須恆常勵力修苦,直至生起下中士夫意樂。

 

 

 

 

【課文】:(09707) ( ㄨ )( ㄙ ㄨ )巴亦云:“應觀能生彼中之因,先作未作,現作未作,為念不念當來應作。若先已作,或現正作,或念後時而當作者,則當生彼。若生彼中,爾時我當何所作耶?我能忍乎?作是念已,作意思惟,必須令其腦漿炎熱,起坐慞慌,無寧方便,隨力令發畏怖之心。“此是切要。

 

【消文】:( ㄨ )( ㄙ ㄨ )巴也說:“應該觀察會受生於三惡趣的因,往昔有沒有造作墮三惡趣的因,現世有沒有造作墮三惡趣的因,有沒有想將來會不會造作墮三惡趣的因。如果往昔已經造作,或者現世正在造作,或者想將來應當會造作的人,則一定受生於三惡趣。萬一受生於三惡趣當中,到那時候我該怎麼辦呢?惡趣當中的苦我能夠忍受嗎?這樣想過以後,還要刻意地繼續思惟,必須思惟到使得頭腦發燙為止,論站著或是坐著都感到恐懼驚慌,不得安穩和隨隨便便,盡自己的能力生起怖畏心。“這是極為關鍵的事。

 

本段引用善知識內隖嗉巴的話,結勸行者思惟墮入三惡趣時,自己能夠忍受嗎?進而要生起怖畏心。宗大師最後強調這是非常重要的事。

 

 

 

 

 

 

【課文】:(09710) 現得善身,若如是思,能淨先作,未來減少。先所作善,由猛欲樂,發願令轉增長繁多。諸當新作堪能趣入,則日日中能使暇身具足義利。若於現在不思彼等,墮惡趣時,雖求從彼畏怖之中,救護依處,然不能得。爾時於其應不應作,無慧力故,不能取捨。

 

【消文】:現在獲得最殊勝的人身,如果能夠這樣思惟,往昔已經造作的惡業可以淨除,未來則可以減少造作惡業的行為。往昔所造作的善業,由於有勇悍的好樂心發願,得以增長廣大。未來應造作的善業,亦有能力趣入,那麼每天都能使暇滿人身具足殊勝利益。如果現在不思惟這些,一旦墮入三惡趣時,即使希求能夠在惡趣的怖畏當中找到皈依,但是那時候是不可得的。因為到時候,由於沒有智慧力,對於應作不作等學處,根本沒有取捨的能力。

 

本段結勸行者珍惜難得的善身,作意思惟三惡趣苦,才能淨除以前所造作的惡業,並且減少將來作惡行為。同時,往昔所作善業,也由於猛利發願而能增長廣大,未來也能趣入作善,每天具足殊勝利益。相反的,一旦墮入惡趣,由於沒有智慧力,對於善說惡說不知取捨,根本得不到皈依處。

 

 

 

 

 

【課文】:(09713) 如入行論雲:“若時能行善,然我未作善,惡趣苦蒙蔽,爾時我何為?”

又云:“誰從此大畏,能善救護我,睜其恐懼眼,四方覓歸依。見四方無依,次乃遍迷悶,彼處非有依,爾時我何為?故自今歸依,諸佛眾生怙,勤救眾生事,大力除諸畏。“

 

【消文】:就像“入行論”所說:“如果那時候我能夠造作善業,然而當時卻沒有做,墮入惡趣為諸苦所逼惱時,我該怎麼辦呢?

“入行論”當中又說:“誰能夠從惡趣的大怖畏當中,救拔我呢?我滿懷恐懼的睜大眼睛,四處尋找歸投依靠的地方。知道四周都沒有可以依靠的地方之後,心中充滿迷惑,那個地方沒有可以歸依的地方,那我該怎麼辦呢?所以我從現在開始就要皈依諸佛。諸佛才是眾生能夠依靠的。不斷地做救拔眾生的事,(諸佛)努力地為眾生淨除種種怖畏。

 

本段引“入行論”,“懺悔品第二”第45-47偈告誡行者應該立即皈依諸佛。

 

 

 

 

 

【課文】:(09803) 此僅粗分,廣如“念住經”說。定須觀閱,數數觀閱,於所觀閱,應當思惟。

 

【消文】:以上只是粗略地闡述三惡趣苦,“念住經”當中有詳細的解釋。一定要研讀“念住經”,而且要經常不斷地閱讀,對於所閱讀的內容,更應該如理思惟。

 

本段結勸行者一定要不斷地好好閱讀“念住經”,並且應該對於所閱讀的內容如理思惟。因為本論只是粗略的闡釋三惡趣苦,“念住經”當中有更詳盡的解釋。

 

 

 

056(吹冷氣.gif

 

 

 

   三惡趣苦“篇─結束 

箭頭下.gif  

皈依三寶-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