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ˋˋ

 

 

                           卷一 

 

 

道前基礎    聽聞軌理          054(寫字.gif

 

                         【下】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01712行〜第02010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1年127****************************************************

【課文】(01712~01802) --2009年1月16日(五)上課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如遭極重風膽等病,便求善醫,若得會遇發大歡喜,隨教聽受恭敬承事。如是於宣說法善知識所,亦應如是尋求,既會遇已,莫覺如負擔,應持為莊嚴,依教奉行,恭敬承事。攝德寶中作是說故:「故諸勇求勝菩提,智者定應摧我慢,如諸病人親醫治,親善知識應無懈。」

  於說法師住如醫想者。

【消文】:第二想是對說法的法師,當作是醫師來想。

 

 

  如遭極重風膽等病,便求善醫,若得會遇發大歡喜,隨教聽受恭敬承事。

【消文】:如果遇受到嚴重的風膽等病,我們會去尋求最好的醫生,若是能夠碰到好的醫生,心中當然非常的歡喜,必定遵照醫師的指示來看病服藥,不敢有所違背。

 

 

  如是於宣說法善知識所,亦應如是尋求,既會遇已,莫覺如負擔,應持為莊嚴,依教奉行,恭敬承事。

【消文】:同樣的,我們也應該努力去尋找一位,能夠以佛法來醫治我們無明等重病的善知識。要是有幸遇上了,就不要覺得是沉重的負擔,對於善知事的教導也好,即使是喝斥也好,都應視為莊嚴自身功德的機會,盡力去依法修行,恭敬承事。

 

 

  攝德寶中作是說故:「故諸勇求勝菩提,智者定應摧我慢,如諸病人親醫治,親善知識應無懈。」

【消文】:攝德寶中也是這樣說的:「對於希求無上菩提的勇士,最明智的作法,就是先摧伏我慢心,以病人求治醫生的心情,來親近善知識,永不懈怠。」

 

【課文】(01803~01804)

 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如諸病者,於其醫師所配藥品,起大珍愛。於說法師,所說教授,及其教誡,見重要已,應多勵力,珍愛執持,莫令由其忘念等門,而致損壞。

 

  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

【消文】:第三想是對善知事的教誡,當作是藥品來想。

 

 

  如諸病者,於其醫師所配藥品,起大珍愛。於說法師,所說教授,及其教誡,見重要已,應多勵力,珍愛執持,莫令由其忘念等門,而致損壞。

【消文】:就如同病人一樣,為了療病,對於醫師所配給的藥方,一定非常的珍愛。我們對於法師所開示的教授、教誡,也當視為最珍貴,由於它是能醫療我們無明等病的藥方,所以應多方面盡力的憶念行持,才不致於因為忘念等因素,而有所損壞。

 

【課文】(01805~02001)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猶如病者,見若不服醫所配藥,病則不瘥,即便飲服。於說法師所垂教授,若不修習,亦見不能摧伏貪等,則應殷重而起修習,不應無修,唯愛多積異類文辭,而為究竟。是亦猶如害重癩疾,手足脫落,若僅習近一二次藥,全無所濟。我等自從無始,而遭煩惱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義,僅一二次,非為完足,故於圓具一切道分,應勤勵力,如瀑流水,以觀察慧,而正思惟。如大德月大阿闍黎讚悔中云﹕「此中心亦恆愚昧,長時習近重病疴,如具癩者斷手足,依少服藥有何益。」由是於自作病者想,極為切要。如有此想,餘想皆起。此若僅是空言,則亦不為除煩惱故,修教授義,唯樂多聞,猶如病者,求醫師已,而不服藥,若唯愛著所配藥品,病終無脫。三摩地王經云﹕「諸人病已身遭苦,無數年中未暫離,彼因重病久惱故,為療病故亦求醫。彼若數數勤訪求,獲遇黠慧明了醫,醫亦安住其悲愍,教令服用如是藥。受其珍貴眾良藥,若不服用療病藥,非醫致使非藥過,唯是病者自過失。如是於此教出家,徧了力根靜慮已,若於修行不精進,不勤現證豈涅槃。」又云﹕「我雖宣說極善法,汝若聞已不實行,如諸病者負藥囊,終不能醫自體病。」入行論亦云﹕「此等應身行,唯言說何益,若唯誦藥方,豈益諸病者。」故於殷重修,應當發起療病之想。言殷重者,謂於善知識教授,諸取捨處,如實行持。此復行持,須先了知,知則須聞,聞已了知,所有須要,即是行持。故於聞義,應隨力能,而起行持,是極扼要。如是亦如聽聞集云﹕「設雖有多聞,不善護尸羅,由戒故呵彼,其聞非圓滿。設雖聞寡少,能善護尸羅,由戒故讚彼,其聞為圓滿。若人既少聞,不善護尸羅,由具故呵彼,其禁行非圓。若人聞廣博,及善護尸羅,由俱故讚彼,其禁行圓滿。」又云﹕「雖聞善說知心藏,修諸三昧知堅實,若行放逸令粗暴,其聞及知無大義。若喜聖者所說法,身語如之起正行,是等具忍友伴喜,根護得聞知彼岸。」勸發增上意樂亦云﹕「謂我失修今何作,歿時凡愚起憂悔,未獲根底極苦惱,此是愛著言說失。」又云﹕「如有處居觀戲場,談說其餘勇士德,自己失壞殷重修,此是愛著言說失。」又云「甘蔗之皮全無實,所喜之味處於內,若人嚼皮故非能,獲得甘蔗精美味,如其外皮言亦爾,思此中義如其味,故應遠離言說著,常不放逸思惟義。」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

【消文】:第四想是對殷重修習,作療病來想。

 

 

  猶如病者,見若不服醫所配藥,病則不瘥,即便飲服。

【消文】:如果病人看出不服用醫師所配的藥方,病就不能痊癒,一定會服用藥品的。

 

 

  於說法師所垂教授,若不修習,亦見不能摧伏貪等,則應殷重而起修習,不應無修,唯愛多積異類文辭,而為究竟。

【消文】:若是對於說法法師所開示的教授,不去思惟修習,也同樣的不能摧伏貪等煩惱,所以應該殷重的來修習。不應該完全的不思惟修習,只是喜愛堆積一些不同的言論,收集不同的資料,以為這就是學佛修行的目的。

 

 

  是亦猶如害重癩疾,手足脫落,若僅習近一二次藥,全無所濟。

【消文】:也如同罹患痲瘋病的人,已經嚴重到手足脫落的地步,如果只是服一二次藥,是完全無濟於事的。

 

 

  我等自從無始,而遭煩惱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義,僅一二次,非為完足,故於圓具一切道分,應勤勵力,如瀑流水,以觀察慧,而正思惟。

【消文】:我們從無始以來,長久遭受到煩惱重病的逼害,若是僅僅依教授的義理,修個一二次,也是不夠的。所以對於圓滿的菩提道所有內容,應該精勤勵力的來修,如瀑流水般的奔騰不息,以善於簡擇觀察的智慧,正思惟修。

 

 

  如大德月大阿闍黎讚悔中云:「此中心亦恆愚昧,長時習近重病疴,如具癩者斷手足,依少服藥有何益。」

【消文】:大德月大阿闍黎讚悔中說:「眾生的心恆常的愚昧無知,長時間所薰習的煩惱重病,已經到了嚴重難療的地步,就如同痲瘋病人,已經手足脫落,只是服一點點的藥,又有何助益呢!」

 

 

  由是於自作病者想,極為切要。如有此想,餘想皆起。此若僅是空言,則亦不為除煩惱故,修教授義,唯樂多聞,猶如病者,求醫師已,而不服藥,若唯愛著所配藥品,病終無脫。

【消文】:由此可知,把自身當作是病人來想,非常的重要,有了病人想,其他的醫生想、藥品想、療病想才能生起。否則說是要學佛修行都是空話,也不會為了要除煩惱,而修教授中的義理,只是樂於多聞而已。這種情況,就像是病人,看過醫生而不用藥,只是愛著所配的藥品,病始終是無法痊癒的。

 

 

  三摩地王經云:「諸人病已身遭苦,無數年中未暫離,彼因重病久惱故,為療病故亦求醫。彼若數數勤訪求,獲遇黠慧明了醫,醫亦安住其悲愍,教令服用如是藥。受其珍貴眾良藥,若不服用療病藥,非醫致使非藥過,唯是病者自過失。如是於此教出家,徧了力根靜慮已,若於修行不精進,不勤現證豈涅槃。」

【消文】:三摩地王經中說:「眾人身患疾病後,遭受種種的痛苦,無數年來未曾間斷過,由於長久為重病所逼惱,才起了想求醫治療的念頭。如此數度的殷勤訪求,終於獲得了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醫生也慈悲的開了藥方,叮嚀如何來服用這些藥。可是病人接受了如此珍貴的良藥後,卻不服用,終於使得疾病無法痊癒。這個既不是醫生的錯,也不是藥品無效,而是病人自己的過失。如今,我們學佛修行,也許還出了家,在徧學了信、精進、念、定、慧這五根、五力,和種種的禪定內容後,如果不精進修行的話,這一生不能現證佛法,又怎能獲得涅槃解脫?」

 

 

  又云:「我雖宣說極善法,汝若聞已不實行,如諸病者負藥囊,終不能醫自體病。」

【消文】:又說:「我雖然已經宣說了極精闢的法要,可是你聽了以後,不實際去修行,就像病人把藥囊背在身上而不服用,終究是不能醫治自身的病痛。」

 

 

  入行論亦云:「此等應身行,唯言說何益,若唯誦藥方,豈益諸病者。」

【消文】:入行論中也說:「對於學習的內容,應該付於身行,只是空談理論,又有何益處?就像只是讀誦藥方,又豈能利益病人?」所以,應該殷重的修習,才能治療我們無始以來,煩惱無明等重病。

 

 

  言殷重者,謂於善知識教授,諸取捨處,如實行持。此復行持,須先了知,知則須聞,聞已了知,所有須要,即是行持。故於聞義,應隨力能,而起行持,是極扼要

【消文】:所謂殷重修習的意思,就是對於善知識所教導,應取(善)、應捨(惡)的內容,實實在在的去行持。在行持之前,首先必須了知行持的內容,要了知就必須先聽聞學習,在聽聞以後,了知所有教授的內容,然後付諸實行,這就是行持。所以,對於所聽聞的法義,應該隨自己的能力儘量地去行持,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是亦如聽聞集云:「設雖有多聞,不善謢尸羅,由戒故呵彼,其聞非圓滿。設雖聞寡少,能善謢尸羅,由戒故讚彼,其聞為圓滿。若人既少聞,不善謢尸羅,由具故呵彼,其禁行非圓。若人聞廣博,及善謢尸羅,由俱故讚彼,其禁行圓滿。」

【消文】:同樣的道理,在聽聞集中也有說明:

「假設有四種行人:

第一類,是雖然多聞,但是不善謢尸羅(尸羅,是戒律。行持的內容,是以能否斷惡、修善的戒律為最根本。不善謢尸羅,就是不能好好守謢戒律),由於持戒不清淨,所以訶責他是聽聞不圓滿;

第二類,是雖然聽聞得很少,但是都能馬上行持,所以能好好守護戒律,由於持戒清淨的緣故,我們讚歎他是聽聞圓滿;

第三類,是既不多聞,又不善於謢戒,由於兩者都缺少,所以訶斥他是戒律行持都不圓滿;

第四類,是不但多聞廣博,又能小心謢戒,由於兩者都具備,所以稱讚他是戒律行持都圓滿。」

 

 

  又云:「雖聞善說知心藏,修諸三昧知堅實,若行放逸令粗暴,其聞及知無大義。若喜聖者所說法,身語如之起正行,是等具忍友伴喜,根謢得聞知彼岸。」

【消文】:又說:「雖然聽聞了善知識的教授,也了知禪定等修行的內容(「三昧」,是指禪定的種種境界),如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等,但是身心依然放逸懈怠,不知檢束的話,那所聽聞和了知的內容,又有何意義呢?若是真正歡喜聽聞佛所說的法,就應該在自己的身語上起正行,這樣才是善知識所喜愛的行人,能藉由聽聞而了知解脫道。」

 

 

  勸發增上意樂亦云:「謂我失修今何作,歿時凡愚起憂悔,未獲根底極苦惱,此是愛著言說失。」

【消文】:勸發增上意樂中也說:「我平時不能好好的修行,到了臨終時才生起憂惱悔恨,感歎自己沒有獲得佛法的心要,這都是平時喜愛空談理論的過失。」

 

 

  又云:「如有處居觀戲場,談說其餘勇士徳,自己失壞殷重修,此是愛著言說失。」

【消文】:又說:「就像在觀戲場中看戲,只能談論劇中的勇士,有多麼賢勝的功德,和自己是完全無關。若是一味只求多聞,而不能殷重的修習,就像修行事全不關己,這也是愛著空談理論的過失。」

 

 

  又云:「甘蔗之皮全無實,所喜之味處在內,若人嚼皮故非能,獲得甘蔗精美味,如其外皮言亦爾,思此中義如其味,故應遠離言說著,常不放逸思惟義。」

【消文】:又說:「甘蔗的皮完全無味,眾人所喜愛的甜味,在甘蔗的皮內,如果有人只嚼甘蔗的皮,是不能獲得甘蔗的甜味的。同樣的道理,喜歡空談理論,就好像蔗皮的無味,能思惟佛法中的義理,才能親嚐甘蔗的甜味,所以,修行人應當遠離言說的過失,經常身心不放逸的思惟佛法的義理。」

 

【課文】(02002~02002)

 於如來所住善士想者。隨念世尊是說法師,發起恭敬。

 

  於如來所住善士想者。

第五想是把佛當作是修行的榜樣來想。善士,是正士、標準的意思。

 

 

  隨念世尊是說法師,發起恭敬。

【消文】:佛的一生,從降胎到成道,所有的示現,都可以做為我們的榜樣,只要依其道而行,也一定能成佛。生起這樣決定的信解之後,在聽聞佛法時,就如同佛在說法,為了隨念佛的功德,也能視說法師如佛,生起敬重的心。

 

【課文】(02003~02003)

 於正法理起久住想者,作是思惟,何能由其聞如是法,令勝者教,久住於世。

 

  於正法理起久住想者。

【消文】:第六想是將佛的正法,作久住世間來想。

 

 

  作是思惟,何能由其聞如是法,令勝者教,久住於世。

【消文】:應作這樣的思惟:如何才能藉由聞法,讓佛的法教久住世間?因為佛法是否能久住世間,完全看聽聞者和講說者,能不能如法相應,如果能依照本論所說的講聞軌理來實行,佛法必定能久住世間。

 

 

【課文】(02004~02010)---2009年1月23日(五)上課 

 復次於法若講若聽,將自相續若置餘處,另說餘法,是則任其講何法事,不關至要。故須正為,決擇自身,而聽聞之。譬如欲知面上有無黑污等垢,照鏡知已即除其垢。若自行為,有諸過失,由聞正法現於法鏡,爾時意中便生熱惱,謂我相續何乃至此。次乃除過,修習功德,是故須應隨法修學。本生論云﹕「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是如蘇達薩子,請月王子宣說法時,菩薩了知彼之意樂,成聞法器而為說法。總之應作是念發心,謂我為利一切有情,願當成佛,為成佛故,現見應須修學其因,因須先知,知須聽法,是故應當聽聞正法,思念聞法勝利,發勇悍心,斷器過等而正聽聞。

 

  復次於法若講若聽,將自相續若置餘處,另說餘法,是則任其講何法事,不關至要。故須正為,決擇自身,而聽聞之。

【消文】:另外,如果在聽聞時,身心不與佛法相應,則不論說法師講說什麼樣的內容,都不會有任何的幫助。所以應該檢查自己的身心,是不是和所聞法的內容相應,如此才能正確的聽聞。

 

 

  譬如欲知面上有無黑污等垢,照鏡知已即除其垢。若自行為,有諸過失,由聞正法現於法鏡,爾時意中便生熱惱,謂我相續何乃至此。次乃除過,修習功德,是故須應隨法修學。

【消文】:這種情況,就像若是想要知道自己的臉上是不是有污垢,只要照鏡子,就能清楚的看見,而除去污垢。由於學佛前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有種種的過失,現在藉著聽聞正法,而於法鏡中清楚的照見自己,這時心中應該生起熱惱的心,責怪自己,為何如此愚昧無知,然後痛下決心改過,這樣才能斷除過失,修習功德。所以在聽聞佛法後,能隨法修學非常的重要。

 

 

  本生論云:「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消文】:本生論中也這樣說到:「我醜陋惡行的影子,明白的見於法鏡中,心中不禁起了痛惱,而生起懺悔之心,我應當除去惡行,趣向正法。」

 

 

  是如蘇達薩子,請月王子宣說法時,菩薩了知彼之意樂,成聞法器而為說法。

【消文】:以上這段話,是佛在過去生中為月光王子時,在降伏了蘇達薩子後,見他心中真正的生起愧惱,成聞法器,才說了此偈。

 

 

  總之應作是念發心,謂我為利一切有情,願當成佛,為成佛故,現見應須修學其因 ,因須先知,知須聽法,是故應當聽聞正法,思念聞法勝利,發勇悍心,斷器過等而正聽聞。

【消文】:總而言之,在學佛修行之前的動機,發心很重要。就是說我今天來學佛修行,絕對不是為了自己的成就,而是希望能利益一切的有情。但是利益一切有情,必須要有能力才行,要什麼樣的能力呢?就是有圓滿的智慧與慈悲。要如何獲得圓滿的智慧與慈悲呢?那就是成佛。只有佛的智慧與慈悲最圓滿,方便與善巧最圓滿,正是因為如此,我才發願要成佛的,這就是為什麼要學佛、成佛的動機與發心。為了要成佛,因此必須學習成佛之因,成佛之因又必須先了知內容,要了知內容則必須聽法。所以,首先應當聽聞正法。如何聽聞正法?就是思惟聞法所有殊勝的利益,然後發勇悍心,斷器三過、具六種想而正聽聞。

 

 

 

 

056(吹冷氣.gif

 “聽聞軌理”篇(完畢)     

箭頭下.gif     

 

  “說法軌理”篇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