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ˋˋ

 

 

                           卷九 

 

 

上士道    菩提心次第

 

          054(寫字.gif

 

                         【八】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2251行〜第2281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0年123****************************************************

【自他交換的教授】-1

【課文】(22502~22503)

 第二依寂天教典而修分三:一、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過患,二、若能修習彼心定能發生,三、修習自他相換法之次第。 今初 

【消文】:修菩提心的次第當中,第二種傳承是依寂天菩薩的教典而修。內容分三:

第一、思惟能修自他交換的殊勝利益、及不能修自他交換的過患,

第二、如果藉由修習,自他交換的心一定能生起,

第三、修習自他交換法的次第。

  首先介紹思惟能修自他交換、及不能修自他交換的利益和過失。

 

 

 

 

【課文】(22504~22507)

 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過患者。入行論云:「若有欲速疾,救護自及他,彼應自他換,密勝應受行。」又云:「盡世所有樂,悉從利他生,盡世所有苦,皆從自利起。此何須繁說,凡愚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觀此二差別。若不能真換,自樂及他苦,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謂當思惟,唯自愛執,乃是一切衰損之門,愛執他者,則是一切圓滿之本。

 

  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過患者。入行論云:「若有欲速疾,救護自及他,彼應自他換,密勝應受行。」

【消文】:思惟能修自他交換的殊勝利益、及不能修自他交換的過患,正如入行論中所說:「如果想快速地救護自己和他人出離生死,就應當修習自他交換,這個最密勝的妙行。」

 

 

  又云:「盡世所有樂,悉從利他生,盡世所有苦,皆從自利起。此何須繁說,凡愚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觀此二差別。若不能真換,自樂及他苦,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

【消文】:又說:「一切世間所有的快樂,都是從利他中產生,一切世間所有的痛苦,都是從自利中生起。這麼淺顯的道理,又何須多說呢?但凡夫愚癡不明白這個道理,才會每天忙著自利,只有佛觀察到這兩者的差別,才能一心一意地行利他。若是不能將自己的快樂,和他人的痛苦真實交換,不但不能成佛,而且在生死輪迴中也沒有快樂可言。」

 

 

  謂當思惟,唯自愛執,乃是一切衰損之門,愛執他者,則是一切圓滿之本。

【消文】:所以,應當好好地思惟:只是貪愛、執著自己的利益(我愛執),是一切衰損之門(因為我愛執,所以生貪瞋癡等煩惱,造作殺盜婬等惡行,結果不是墮在三惡道,就是生在貧窮、下賤的人中,諸根不具、短命多病、常遭不如意等事,故是一切衰損之門);若能貪愛、執著他人的利益(他愛執),則是一切圓滿之本(不但能成佛,就是生在人中,也有大權勢、大名稱、言威信、多長壽、智慧利等,所以是一切圓滿之本)。

 

 

 

【課文】(22508~22602)

 若修自他換易意樂,定能發起。如先怨敵聞名便怖,後若和順相結為友,設無彼時,亦能令生最大憂惱,一切悉是隨心而轉。故若能修觀自如他,觀他如自亦能生起。即此論云:「困難不應退,皆由修力成,先聞名生畏,後無彼不樂。」又云:「自身置為餘,如是無艱難。」若作是念,他身非我身,云何於彼能生如自之心耶。即此身體亦是父母精血所成,是他體分,然由往昔串習力故而起我執。若於他身修習愛執,宛如自體亦能生起。即彼論云:「如汝於他人,一滴精血聚,虛妄執為我,如是應修餘。」如是善思勝利過患,則能至心愛樂修習,又見修習便能生起。

 

  若修自他換易意樂,定能發起。

【消文】:寂天菩薩教典而修的第二部分,是如果依上面所說的來思惟觀察,一定能生起修習自他交換的心。

 

 

  如先怨敵聞名便怖,後若和順相結為友,設無彼時,亦能令生最大憂惱,一切悉是隨心而轉。故若能修觀自如他,觀他如自亦能生起。

【消文】:就好比之前是怨敵,只要一聽到對方的名字,就不由自主地生起恐怖、厭惡的心。之後卻因為重修舊好而結為摯友,在分離的時候,反而引起很大的憂愁和苦惱。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這一切都是因為心的愛執轉變的緣故。若依照這個道理來推論,現在要修習將自己看作他人、將他人看作自己,轉變的心念也能夠生起。

 

 

  即此論云:「困難不應退,皆由修力成,先聞名生畏,後無彼不樂。」

【消文】:這個道理,就是入行論所說的:「就算再困難,也不應該退卻,這個自他交換的法門,都是由修習力(不斷不斷地串習,一直到轉變心意為止)所成就的。就像先前聽到怨敵的名字就生起畏懼,後來成為摯友相離時卻反而不樂,這種愛執的轉變,也是由薰習而起的。」

 

 

  又云:「自身置為餘,如是無艱難。」

【消文】:又說:「只要經常這樣串習,要把自身當作他身,應該是沒有什麼困難的。」

 

 

  若作是念,他身非我身,云何於彼生如自之心耶。

【消文】:如果你還是這樣想,他身又不是我身,怎麼能生起「把他身當作是我身」的心呢?

 

 

  即此身體亦是父母精血所成,是他體分,然由往昔串習力故而起我執。若於他身修習愛執,宛如自體亦能生起。

【消文】:你可以這樣思惟:這個身體,也是父精母血因緣和合而有的,本來就屬他人身體的一部分,只是因為過去串習力的緣故,才會生起我執。現在如果對於他身也能同樣修習愛執,把他身當作是我身的心就能生起。

 

 

  即彼論云:「如汝於他人,一滴精血聚,虛妄執為我,如是應修餘。」

【消文】:正如彼中所說:「你只是他人一滴精血的聚合體,卻虛妄執著以為是我。現在就這樣來修習,把他身當作是自身一樣地愛執。」

 

 

  如是善思勝利過患,則能至心愛樂修習,又見修習便能生起。

【消文】:如果能夠善於思惟,能修自他交換的殊勝利益,以及不能修自他交換的過患,就會至誠愛樂修習這個法門,若是能不斷串習,自他交換的心就一定能生起。

 

 

 

【課文】(22603~22606)

 彼修自他換易之理,次第云何。言自他換,或說以自為他以他為自者,非是於他強念為我,於他眼等念為我所而修其心。乃是改換愛著自己,棄捨他人二心地位。應當發心愛他如自,棄自如他。故說改換自樂他苦,應知亦是於我愛執視如怨敵,滅除愛重我之安樂,於他愛執見為功德,滅除棄捨他人痛苦,於除他苦殷重修習,總當不顧自樂而除他苦。

 

  彼修自他換易之理,次第云何。

【消文】:寂天菩薩教典而修的第三部分,是修習自他交換法的次第。

 

 

  言自他換,或說以自為他以他為自者,非是於他強念為我,於他眼等念為我所而修其心。乃是改換愛著自己,棄捨他人二心地位。應當發心愛他如自,棄自如他。

【消文】:所謂的「自他交換」,或是說「把自己當作他人、把他人當作自己」的意思,並不是強迫自己接受他就是我,他的眼睛……等,就是我的眼睛……等,而是交換愛著自己、棄捨他人這兩種心的地位,將它轉變為愛著他人、棄捨自己。

 

 

  故說改換自樂他苦,應知亦是於我愛執視如怨敵,滅除愛重我之安樂,於他愛執見為功德,滅除棄捨他人痛苦,於除他苦殷重修習,總當不顧自樂而除他苦。

【消文】:同樣的,如果想改換「貪愛自己安樂、棄捨他人痛苦」的心,也是要把「我愛執」看作是怨敵、把「他愛執」看作是功德,這樣才能滅除「貪愛自己安樂、棄捨他人痛苦」的心,而做到「完全不顧著自己的安樂,一心只想為他除苦」。

 

 

 

【課文】(22607~22607)

 此中分二:一、除其障礙,二、正明修法。 今初

【消文】:修習自他交換法的次第分二:

一、除其障礙;

二、正明修法。
  首先介紹除其障礙。

 

 

 

【課文】(22608~22706)

 修習此心有二障礙。一謂執自樂他苦,所依自他二身,猶如青黃各各類別。次於依此所生苦樂,亦便念云,此是我者應修應除,此是他者輕而棄捨。能治此者,謂觀自他非有自性各各類別,唯互觀待,於自亦能起如他心,於他亦能起自覺故。如彼山此山,譬如彼山雖就此岸起彼山心,若至彼山則定發起此山之覺。故不同青色,任待於誰唯起青覺,不起餘色之覺。如集學論云:「修自他平等,堅固菩提心,自他唯觀待,妄如此彼岸。彼岸自非彼,觀誰而成此,自且不成自,觀誰而成他。」此說唯由觀所待處而假安立,全無自性。二謂又念他之痛苦,無害於我,為除彼故不須勵力。除此礙者,謂若如是,則恐老時受諸苦惱,不應少年積集財物,以老時苦無害於少故。如是其手亦不應除足之痛苦,以是他故。老時幼年,前生後生,僅是一例,即前日後日,上午下午等皆如是知。若謂老幼是一相續,其手足等是一身聚,故與自他不相同者。相續與身聚,是於多剎那多支分而假設施,無獨立性,自我他我亦皆於假聚相續而安立。故言自他皆觀待立全無自性,然由無始串習愛執增上力故,自所生苦便不忍受,若能於他修習愛執,則於他苦亦能發生不忍之心。

 

  修習此心有二障礙。

【消文】:通常修習自他交換的心,會有兩種障礙。

 

 

  一謂執自樂他苦,所依自他二身,猶如青黃各各類別。次於依此所生苦樂,亦便念云,此是我者應修應除,此是他者輕而棄捨。

【消文】:第一種障礙,是堅決認為自、他各有自性。所謂自己的快樂、他人的痛苦,因所依身的不同,當然就產生不同的結果。自己的快樂,絕對不可能變成他人的快樂;他人的痛苦,也不可能成為自己的痛苦,就像青色、黃色,各有它自己的顏色,青色不可能變成黃色,黃色也不可能成為青色一樣。既然各有它的自性,當然心裡所想的就只是:為了自己,我要追求快樂、除去痛苦;對於他人的苦樂,則完全地輕視、棄捨。

 

 

  能治此者,謂觀自他非有自性各各類別,唯互觀待,於自亦能起如他心,於他亦能起自覺故。如彼山此山,譬如彼山雖就此岸起彼山心,若至彼山則定發起此山之覺。故不同青色,任待於誰唯起青覺,不起餘色之覺。

【消文】:該如何來對治第一種障礙呢?應該經常思惟觀察:自、他並沒有各自的自性,所謂的自、他,只是互相觀待,所產生的一種妄覺。其實對於自己,也可以生起如他的心;對於他人,也可以生起如自的感覺。就好像相對的兩座山,你站在此山,會生起對面是彼山的感覺;等你到了對山,又會對原本的此山產生彼山的感覺。所以,所謂的此山、彼山,只是互相觀待而有的妄覺,並不是真有此山、彼山的自性。這和青色的情況不同,青色不論誰看都是青色,絕對不會生起是其他顏色的妄覺。

 

 

  如集學論云:「修自他平等,堅固菩提心,自他唯觀待,妄如此彼岸。彼岸自非彼,觀誰而成此,自且不成自,觀誰而成他。」此說唯由觀所待處而假安立,全無自性。

【消文】:正如集學論中所說:「要修自他平等使菩提心堅固,就應該親自觀察自、他只是互相觀待而成,並沒有它的自性。就好彼此岸和彼岸,只是互相觀待而有的妄覺,彼岸並非有彼岸的自性,到對岸觀時又成了此岸。同樣的,自己也沒有自己的自性,等到對方觀時又成了他人。」這就說明只是由觀待而假安立的名稱(自他、彼此),全部沒有它們的自性。

 

 

  二謂又念他之痛苦,無害於我,為除彼故不須勵力。

【消文】:第二種障礙,是又想到他人的痛苦,對我並不會造成任何的傷害,因此沒有必要努力為他人除去痛苦。

 

 

  除此礙者,謂若如是,則恐老時受諸苦惱,不應少年積集財物,以老時苦無害於少故。

【消文】:該如何去除這個障礙呢?就是思惟:如果說,他人的痛苦,不會傷害到我,所以我沒有必要努力為他人除苦的話,那麼,我們也不應該害怕老年的時候吃苦受罪,而在年少的時候努力積集財物,因為老年時的苦,並不會傷害到少年的緣故。

 

 

  如是其手亦不應除足之痛苦,以是他故。

【消文】:同樣的,手也不應該為腳來除去痛苦,因為是其他部分的緣故。

 

 

  老時幼年,前生後生,僅是一例,即前日後日,上午下午等皆如是知。

【消文】:說老年、少壯;前生、後世,只是舉一個例子,說前天、後天;上午、下午……等,都是同樣的道理。

 

 

  若謂老幼是一相續,其手足等是一身聚,故與自他不相同者。相續與身聚,是於多剎那多支分而假設施,無獨立性,自我他我亦皆於假聚相續而安立。

【消文】:如果你說:年老、年幼,是時間的相續;手、腳,是身體(集聚)的一部分,和我們所說的自、他不同。若是你這樣認為的話,就完全錯了!因為所謂的相續,是由很多剎那而假施設的,因此才有年老、年少的名稱;所謂的身體(集聚),也是由很多部分而假施設的,因此才有手、腳的名稱。雖然有種種的名稱,但卻沒有它們獨立的自體。所以,所謂自我、他我,也是由相續、集聚所假施設的名稱,並沒有它們的自性。

 

 

  故言自他皆觀待立全無自性,然由無始串習愛執增上力故,自所生苦便不忍受,若能於他修習愛執,則於他苦亦能發生不忍之心。

【消文】:雖然自、他完全由觀待而起,並沒有它的自性。但由於無始以來,不斷串習我愛執的緣故,才會使它的力量愈來愈強,以致於對自己所受的苦不能忍受。現在如果開始修習他愛執,也能夠因為串習力的增長,而對他人所受的痛苦,生起不忍的心。

 

 

 

【課文】(22707~22801)

 如是除自他換諸障礙已,正修習者。謂由於自貪著力故,起我愛執,由此執故無始生死乃至現在,發生種種不可愛樂,欲修自利作自圓滿,行非方便經無數劫,自他二利悉無所成,非但無成,且唯受其眾苦逼惱。若自利心移於利他,則早定成佛,圓滿自他一切利益,由未如是,故經長時勞而無益。今乃了知第一怨敵即我愛執,應後依止念及正知,堅固決定勵力滅除。其未生者當令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續。入行論云:「此於生死中,百返損害我,意汝欲自利,雖經眾多劫,以此大疲勞,汝唯引生苦。」又云:「若汝從往昔,能作如是業,除佛圓滿樂,定無如斯時。」如是不執自言,不護自品,當數修心,將自身財及諸善根,悉無顧慮惠施有情。

 

  修習自他交換法的次第,第二部分是正明修法。

 

  如是除自他換諸障礙已,正修習者。

【消文】:在除去自他交換的兩種障礙之後,就能夠正式修習這個法門了。

 

 

  謂由於自貪著力故,起我愛執,由此執故無始生死乃至現在,發生種種不可愛樂,欲修自利作自圓滿,行非方便經無數劫,自他二利悉無所成,非但無成,且唯受其眾苦逼惱。

【消文】:由於對我的貪愛、執著不斷,才會生起我愛執,也是因為我愛執的緣故,致使我從無始生死以來,一直到現在,發生了種種不如意的事。本想只求自利圓滿,卻因方法錯誤,導致經過了無數劫,不但自利不成,連利他也無所成就,不但無所成就,還被眾苦所逼惱。

 

 

  若自利心移於利他,則早定成佛,圓滿自他一切利益,由未如是,故經長時勞而無益。

【消文】:如果能夠將自利的心移作利他,不但早就成佛,也同時圓滿自他一切利益了。正因為不是如此,才使得我雖然經過長時間的勞苦,卻一無所獲。

 

 

  今乃了知第一怨敵即我愛執,應後依止念及正知,堅固決定勵力滅除。其未生者當令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續。

【消文】:現在既然已經知道,自己最大的怨敵是我愛執,就應當依止正念、正知不斷觀照,在未生起時,不要讓它生起;若已生起時,切莫使它相續,一定要下定決心,努力將它滅除。

 

 

  入行論云:「此於生死中,百返損害我,意汝欲自利,雖經眾多劫,以此大疲勞,汝唯引生苦。」

【消文】:正如入行論中所說:「在生死中,曾千百次損害我的,就是我愛執(自利),它使我雖經無數劫,引發大疲勞,所得的也只有苦而已。」

 

 

  又云:「若汝從往昔,能作如是業,除佛圓滿樂,定無如斯時。」

【消文】:又說:「如果你能從過去,就轉為他愛執(利他),不但沒有現在的眾多痛苦,還有成佛圓滿的安樂。」

 

 

  如是不執自言,不護自品,當數修心,將自身財及諸善根,悉無顧慮惠施有情。

【消文】:所以,從今以後,絕對不再起我愛執,不再自我守護,轉為修他愛執,把自己的內身、外財、以及所修的善根,完全沒有顧著地布施給一切有情。

 

 

056(吹冷氣.gif

 

 

箭頭下.gif     

 

  “菩提心次第”篇【九】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