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ˋˋ

 

 

                           卷七 

 

 

中士道    解脫正道

 

          054(寫字.gif

 

                         【一】

 

 

 

 

 

 

08 070

陳長城 消文

 1903行〜第1925行                       消文日期:日期:2010年1121****************************************************

【課文】:(19003~19104)  

第四決擇能趣解脫道性者。如室利勝逝友云:「沉溺三有流,苦海無邊底,喜掉無厭畏,何物在我心。貧難求護壞,離及病老衰,入恒熾然火,覺樂寧非狂。」又云:「噫,世具眼盲,雖現前常見,後仍不略思,汝心豈金剛。」當自策勵,修習生死所有過患。如七童女因緣論云:「見住世動搖,如水中月影,觀欲如瞋蛇,盤身舉頭影。見此諸眾生,苦火徧燒然,大王我等樂,出離往尸林。」依正世間,剎那不住滅壞無常,猶如水月為風所動。諸欲塵者利小害大,等同毒蛇身所現影。又見五趣,熾然三苦大火燒惱,由見是故厭捨三有,生如北方孩童之心,欣樂欲得出離解脫。北方孩童者,傳說北方炒麵稀貴,於日日中唯食蔓菁,孩童飢餓欲食炒麵,向母索之,母無炒麵給以生蔓菁,云我不要此,次給以乾蔓菁亦云不要,次給以新煮者又云不要,更給以熟冷者亦云此亦不要,心不喜曰,此都是蔓菁云。如是我等,見聞憶念世間安樂,一切皆應作是念云,此是世間,此亦世間,此皆是苦,非可治療,發嘔吐心。如是思惟,昔從無始漂流生死,厭患出離及思今後仍當漂流,令實發生畏懼之心非唯空言。如親友書云:「生死如是故當知,生於天人及地獄,鬼旁生處皆非妙,生是非一苦害器。」生生死中乃是一切損害根本,故當斷除。此復要待滅除二因,謂煩惱業。此二之中,若無煩惱,縱有多業亦不受生。若有煩惱,縱無宿業率爾能集。故應摧壞煩惱,壞煩惱者,賴修圓滿無謬之道。

 

  第四決擇能趣解脫道性者。

【消文】:「共中士道修心的次第」,第四部分是「決擇能趣解脫道性」,就是說明如何趨入解脫道的條件與方法。

  如室利勝逝友云:「沉溺三有流,苦海無邊底,喜掉無厭畏,何物在我心。貧難求護壞,離及病老衰,入恒熾然火,覺樂寧非狂。」

【消文】:室利勝逝所說:「眾生沉溺在三界的苦海當中,雖然眾苦無邊,卻耽著其中,不知要厭離,也不知要怖畏生死。世間的一切,充滿了眾苦,貧窮的人難獲財富,富貴的人,又苦於守護財富,不願見到的怨家要常常碰面,親愛難捨的人,卻偏偏要分離,還有病老、衰等苦,就像恒常置身在大火當中,但是眾生非但不覺得苦,反倒認為安樂,這不是很癡狂顛倒嗎?」

 

  又云:「噫,世具眼盲,雖現前常見,後仍不略思,汝心豈金剛。」當自策勵,修習生死所有過患。

【消文】:又說:「唉!世間愚癡的眾生,就好像瞎了眼的盲人一樣,眾苦雖然無時無刻地現在眼前,卻什麼也看不見,過後一點也不思惟,難道眾生的心,真的像金剛一樣的堅硬難調嗎?」應當多方策勵提醒自己,好好思惟修習生死所有的過患,以真實地生起出離心。

 

  如七童女因緣論云:「見住世動搖,如水中月影,觀欲如瞋蛇,盤身舉頭影。見此諸眾生,苦火徧燒然,大王我等樂,出離往尸林。」

【消文】:七童女因緣論中所說:「受生於三界當中,就好像水中的月影一般,是虛幻不實的。這個無常的生命,像是為風吹動,在水上搖晃不定的月影,每一剎那都在變幻、生滅。眾生對五欲的貪著,也如同毒蛇一般地纏繞自身,無法自拔。見到三界的眾生,如此被苦火燃燒,我們應當很歡喜的生起厭患、出離的心,到尸陀林(墳場)去修習解脫之道。」

 

  依正世間,剎那不住滅壞無常,猶如水月為風所動。諸欲塵者利小害大,等同毒蛇身所現影。又見五趣,熾然三苦大火燒惱,由見是故厭捨三有,生如北方孩童之心,欣樂欲得出離解脫。

【消文】:上面這段偈頌正是說明,眾生的生命,在輪迴的期間,就像水面的月影,為風所吹動時,沒有剎那的停留,我們的生命,也在剎那不住的無常中滅壞。眾生對五塵所生起的五欲之貪,看起來好像能滿足眼前的小利益,但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害處,就像毒蛇纏身般的如影隨行。反觀輪迴中的五趣,常為苦苦、壞苦、行苦這三種苦所煎熬,就像置身於大火中,身心不斷地引發熱惱。由於觀見以上種種輪迴中的過失,應當發起猛烈厭捨三界的心,如同北方孩童一樣,什麼都不要,只欣樂於出離、解脫。

 

  北方孩童者,傳說北方炒麵稀貴,於日日中唯食蔓菁,孩童飢餓欲食炒麵,向母索之,母無炒麵給以生蔓菁,云我不要此,次給以乾蔓菁亦云不要,次給以新煮者又云不要,更給以熟冷者亦云此亦不要,心不喜曰,此都是蔓菁云。

【消文】:北方孩童的比喻是說,在北方炒麵非常的稀少、珍貴,每天吃的只是蔓菁。有一天孩童肚子餓了,便向母親要炒麵吃,母親沒有炒麵,就給他生蔓菁,孩童說我不要,接著再給他乾的蔓菁,孩童也說不要,母親沒辦法就新煮了蔓菁給他,孩童還是說不要,母親再給他熟冷的蔓菁,孩童還是不要,然後很氣憤地說:無論變換成何種形式,這些都還是蔓菁。

 

  如是我等,見聞憶念世間安樂,一切皆應作是念云,此是世間,此亦世間,此皆是苦,非可治療,發嘔吐心。

【消文】:同樣的,我們面對這一切世間的安樂,無論是看到的、聽到的,還是心中所憶念的,都應當提醒自己,這是世間的安樂,那也是世間的安樂,只要是三界中的安樂,終究都是苦的,並沒有真正的安樂,而這種苦,除了解脫三界外,是沒有任何藥方可以治療的,所以應該對三界的苦發嘔吐心。

 

  如是思惟,昔從無始漂流生死,厭患出離及思今後仍當漂流,令實發生畏懼之心非唯空言。

【消文】:同時也應當進一步思惟,從無始以來,眾生就在三界中漂流生死,若是不能因厭患而出離,今後仍然繼續漂流在三界,受無量的大苦。因此,應當確實地發起畏懼的心,而不只是說說而已。

 

  如親友書云:「生死如是故當知,生於天人及地獄,鬼旁生處皆非妙,生是非一苦害器。」生生死中乃是一切損害根本,故當斷除。

【消文】:親友書中所說:「無論是生在天中、人中,或者是地獄、餓鬼、畜生道中,都沒有一處是好的,沒有一處不是苦的。」所以,只要還在生死中,就是一切損害的根本,應當極力地斷除。

 

  此復要待滅

除二因,謂煩惱業。此二之中,若無煩惱,縱有多業亦不受生。若有煩惱,縱無宿業率爾能集。故應摧壞煩惱,壞煩惱者,賴修圓滿無謬之道。

【消文】:但是,應該如何斷除生死呢?首先應當滅除使眾生輪迴生死的兩種因,那就是煩惱和業。而這兩者之中,如果沒有煩惱,就算是過去造了許多業,也不會受生。若是有煩惱,縱然沒有舊業,也很快的可以新造。所以,能不能斷除生死,主要的關鍵在於還有沒有煩惱。因此應當趕快摧壞煩惱,而摧壞煩惱的方法,則有賴於修習圓滿,沒有錯謬的解脫道。

 

 

 

【課文】:(19105~19105)  

 此中分二:一、以何等身滅除生死,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 今初 

  【消文】:什麼是正確無誤的解脫道?又該如何趨入呢?在這之前,先要知道修習解脫道的條件,有了這個條件,再進一步談解脫道的內容。因此,這裡先介紹,應該具備什麼「身」,才能修習解脫道,來滅除生死。

 

 

 

【課文】:(19006~19205)  

 如親友書云:「執邪倒見,及旁生,餓鬼,地獄,無佛教,及生邊地蔑戾車,性為騃啞,長壽天。隨於一中受生已,名為八無暇過失,離此諸過得閒暇,故當勵力斷生死。」是須於現得暇滿時斷除生死,生無暇中無斷時故,如前已說。大瑜伽師云:「現是從畜分出之時。」博朶瓦云:「昔流爾久未能自還,今亦不能自然還滅,故須斷除。斷除時者,亦是現得暇滿之時。」此復居家於修正法,有多留難及有眾多罪惡過失,出家違此,斷生死身出家為勝,是故智者應欣出家。若數思惟,在家過患出家功德,先已出家令意堅固,未出家者安立醒覺妙善習氣。此中道理當略宣說,其居家者,富則守護劬勞為苦,貧則追求眾苦艱辛,於無安樂愚執為樂,應當了知是惡業果。本生論云:「於同牢獄家,永莫思為樂,或富或貧乏,居家為大病。一因守煩惱,二追求艱辛,或富或貧乏,悉皆無安樂,於此愚歡喜,即惡果成熟。」是故執持眾多資具,求無喜足非出家事,若不爾者居家無別。又居家者與法相違,故居家中難修正法。即前論云:「若作居家業,不能不妄語,於他作罪者,不能不治罰。行法失家業,顧家法豈成,法業極寂靜,家事猛暴成,故有違法過,自愛誰住家。」又云:「憍慢癡蛇窟,壞寂靜喜樂,家多猛苦依,如窟誰能住。」應數思惟,如是等類在家過患,發願出家。 

  如親友書云:「執邪倒見,及旁生,餓鬼,地獄,無佛教,及生邊地蔑戾車,性為騃啞,長壽天。隨於一中受生已,名為八無暇過失,離此諸過得閒暇,故當勵力斷生死。」是須於現得暇滿時斷除生死,生無暇中無斷時故,如前已說。

【消文】:親友書中說:「執邪倒見、旁生、餓鬼、地獄、無佛教、生邊地、性愚癡諸根不具、以及長壽天,只要在以上其中的一個地方受生,就有無閒暇修行的過失。離開了這八種過失,才得有閒暇修習解脫道,所以應當盡力地來斷除生死。」這段話的意思,是強調必須趁現在得暇滿人身時,精勤地修習解脫道,若是生在八無暇當中,是沒有斷除生死的機會。(有關暇滿人身的內容,在前面已經詳細地介紹過,請參閱「道前基礎」的部分。)

 

  大瑜伽師云:「現是從畜分出之時。」

【消文】:大瑜伽師說:「現在是應該從畜生中分開來的時候了。」我們和畜生最大的分別,就是可以修習解脫道,如果不想求出離生死,只是為了生活的享樂,而把這暇滿的人身空過,那和畜生又有什麼差別?所以應該是和畜生分別開來的時候了。

 

  博朶瓦云:「昔流爾久未能自還,今亦不能自然還滅,故須斷除。斷除時者,亦是現得暇滿之時。」

【消文】:博朶瓦說:「過去在輪迴中流轉這麼久,不能解脫生死,今後它也不會自然的解脫,所以必須自己來斷除,而斷除生死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得暇滿人身的時候。」

 

  此復居家於修正法,有多留難及有眾多罪惡過失,出家違此,斷生死身出家為勝,是故智者應欣出家。

【消文】:雖得暇滿的人身,若是在家修行,有許多的障難和造惡業的過失,出家修行,則能避免這些障難和過失,所以修習解脫道,又以出家身為最殊勝,有智慧的修行人,應當欣喜出家。

 

  若數思惟,在家過患出家功德,先已出家令意堅固,未出家者安立醒覺妙善習氣。

【消文】:如果能經常思惟在家修行的過患,以及出家修行的功德,就能使已經出家的學人,意志更加堅定,至於還沒有出家的學人,也可以先種下出家的善妙習氣。

 

  此中道理當略宣說,其居家者,富則守護劬勞為苦,貧則追求眾苦艱辛,於無安樂愚執為樂,應當了知是惡業果。

【消文】:為什麼說在家修行,有許多障礙和過失呢?這其中的道理,大概地介紹一下。因為在家必須為世間的一切忙碌,富有的人辛勤地守護財物,害怕失去,因此很苦;貧窮的人又艱辛地追求財物,處心積慮希望能獲得,所以也很苦,明明世間沒有安樂可言,卻愚癡顛倒的執有安樂,應當知道這些世間所呈現的種種安樂,都是過去惡業成熟的果報。如生為父子、夫婦等關係而心生歡喜,殊不知這是過去業力所成的果報。

 

  本生論云:「於同牢獄家,永莫思為樂,或富或貧乏,居家為大病。一因守煩惱,二追求艱辛,或富或貧乏,悉皆無安樂,於此愚歡喜,即惡果成熟。」

【消文】:本生論中說:「在家就如同處在牢獄中,不要認為有安樂可言,不論富有或貧窮,在家都是大過患。富貴者為了守護財物,因此煩惱熾盛;貧窮者為求衣食,忙碌艱辛。不管是富有或者貧乏,都沒有真實的安樂可言。可是愚癡的眾生,卻歡喜的置身於牢獄之中,絲毫不生厭離之心,不知這些暫時的安樂,都是過去惡業成熟所呈現的果報。」

 

  是故執持眾多資具,求無喜足非出家事,若不爾者居家無別。

【消文】:由此可見,執著、守護眾多的財富,永遠不知道滿足,是在家人的事。若是出家還精勸地守護著財富,那和在家中又有什麼差別?

 

  又居家者與法相違,故居家中難修正法。即前論云:「若作居家業,不能不妄語,於他作罪者,不能不治罰。行法失家業,顧家法豈成,法業極寂靜,家事猛暴成,故有違法過,自愛誰住家。

【消文】:另外,在家所做的事,大多和佛法相違,這也是很難修習正法的原因。就如前中所說:「譬如在家從事各種行業,有時不能不說妄語,每當別人犯罪時,也不能不去處罰。若是行佛法就違背了世間法,如果顧及世間法,又往往違背了佛法,在這種經常矛盾、衝突的情況下,又如何成就佛法?佛法講求的是寂靜,世間法則又往往猛烈暴惡,在家就是有這些違背佛法的地方,誰又喜歡在家呢?」

 

  又云:「憍慢癡蛇窟,壞寂靜喜樂,家多猛苦依,如窟誰能住。」應數思惟,如是等類在家過患,發願出家。

【消文】:又說:「憍慢、愚癡等煩惱,如同蛇窟裡的毒蛇,能破壞一切的寂靜喜樂。在家就像置身於蛇窟一樣,使我們經常發生猛烈的大苦。」所以應當經常思惟,這些在家的過患,而發願出家。

 

 

056(吹冷氣.gif

 

 

箭頭下.gif     

 

  解脫正道”篇【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6995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